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微观)3 下载本文

分析图3.10(a)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在均衡点

111E1,商品1的价格为P,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在均衡点E2,商品1的价格由P下降为112123,则商品1的需求量X1增加X12。在均衡点E3,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P下降为P,P111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12再增加为X13。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这便是图3.10(b)中的需求曲线Xl=f(Pl)。在图3.10(b)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l,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l。图(b)中需求曲线Xl=f(Pl)上的a、b、c点分别和图3.10(a)中的价格-消费曲线上的均衡点E1、E2、E3相对应。

由图3.10可见,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尤其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14.利用效用论有关原理,说明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北大2001研)

答:(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负效用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欲望的满足,反而给人们带来了不舒适或痛苦的能力,如垃圾、废气一类物品。负效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为不同的消费者在消费同一商品时得到的效用量或者达到最大总效用时的消费数量可能不同。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一般用负效用和效用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或者社会总体的福利。

(2)劣等品指需求量随收入变化而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增加其需求量反而减少的商品。对于劣等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根据经济人假设,消费者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若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则消费者从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都是负效应,则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只会选择不消费,而这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是劣等品。

15.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人行1997研) 答:(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

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6.由消费者均衡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北师大2002研;北师大2001研) 答:(1)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P??,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3.11所示:在图3.11(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1,边际效用为MU1,则相对应在(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1,商品的价格为P1?MU1''?,按照此办法

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图3.11 需求曲线的推导

17.试画图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上升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人大2000研)

答:现用图3.12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上涨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图3.12中的横轴

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在商品价格变

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在a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X1。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上升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新的预算线AB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c点,c点是商品1的价格上升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c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X1。比较a、c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

''''''X1'X1''',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P1上升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通过作与预算线AB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P1上升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b,相应的需求减少量为X1X1,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P1上升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b运动到均衡点c,需求量由X1'''''''''减少到X1,这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这是因为, 当P1上升使得消费者的

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时,消费者必定会减少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图3.12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8.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北京理工大学2006研) 答:(1)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2)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①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其消费量虽大,而边际效用却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由于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②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3)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金刚钻昂贵。 1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具有极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具有极大交换价值的东西往往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再没有比水更有用的东西了,但水却不能购买任何东西,没有东西和水交换。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十分昂贵。”这里的交换价值就是价格。请你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为什么?(武大2000研)

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即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极大,却没有交换价值;而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交换大量的其他商品。

20.如何从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人大2004研) 答:(1)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在图3.13(a)中,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1,相应的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异曲

线U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P1下降为P1,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均衡点E2。如果商品1的价格再由P1继续下降为P1,相应的预算线由AB移至AB,于是,AB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3相切于均衡点E3??,不难发现,随着商品1的价格的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1、E2和E3那样的均衡点,它们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23'''12''''

(a) (b)

图3.13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如图3.13所示:分析图(a)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

11在均衡点E1,商品1的价格为P1,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在均衡点E2,商品1的价格12122由P下降为,则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在均衡点,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EXPXP3111113下降为P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12再增加为X13。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1,

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这便是图3.13(b)中的需求曲线X1?f(P1)。在图3.13(b)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1,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1。图3.13(b)中需求曲线X1?f(P1)上的a、b、c点分别和图3.13(a)中的价格-消费曲线上的均衡点E1、

E2、E3相对应。

21.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中南财大2001研)

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如图3.14所示,横轴与纵轴分别代表A、B两种商品,它们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其坐标点分别为Ⅰ,Ⅱ,Ⅲ,Ⅳ。I表示由1个单位A商品与6个单位B商品组合;Ⅱ表示由2个单位A商品与3个单位B商品组合,等等。连接Ⅰ、Ⅱ、Ⅲ、Ⅳ形成的曲线L便是无差异曲线。

图3.14 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图3.20中,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这种画法是错误的。其理由在于: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由无差异曲线I1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无差异曲线I2可得a、c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于是,根据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必定有b和c这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比较图中b和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组合中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点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一来,矛盾产生了:该消费者在认为b点和c点无差异的同时,又认为 c 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