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政治考点解析之哲学部分 下载本文

作用。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考点四: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考点五: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①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② 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 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考点六: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发展。

C、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 我国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政治制度为前提的,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性质,而只是改革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点七: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是什么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3、人民群众

(1)含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特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 原因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须的生活资料

② 地位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标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

考点八: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世界观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树立群众观① 坚持“以人为点,坚持群众路本”,代表人民群线,相信群众,众的根本利益。

依靠群众,为人② 尊重群众的人民群众的含义、民群众的利益而首创精神。以人历史范畴、范围 奋斗;坚定地走民群众满意不满与人民群众的实意为衡量政绩的践相结合的道路 标准。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考点九: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1)含义: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特征: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3)注意:

① 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 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不等同经济学上的经济的指向 考点十: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1、(1)贡献: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2)索取:

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