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高级工知识试卷(二) 下载本文

得 分 评分人 二、问答题(第11、12题各10分,第13、14 题各15分。)

11. 简述快速滤池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答案:①气阻。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

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②结泥球。解决办法:改善冲洗,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③跑砂漏砂。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12. 简述沉砂池与沉淀池功能的不同。

答案: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重力沉降分离的构筑物分为沉淀池和沉砂池两种。沉淀池的功能是分离水

中的可沉性悬浮物,包括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极颗粒,例如沙子、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沉淀池之前,这样能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还能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止排放管道和输送管道堵塞。

13. 在二次沉淀池中,有时会引起污泥上浮的现象,影响处理水质。请归纳其原因。

答案:在沉淀池中,引起污泥上浮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1)由于沉淀的活性污泥排除不充分,污泥

沉积池底,造成厌氧分解,使污泥含有气体而上浮;(2)在曝气池中引起硝化,生成的硝酸离子引起脱氮反应,生成氮气,使污泥上浮。在水温高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发生,但前者污泥变黑,有腐败臭,成大块状;后者即脱氮引起的污泥上浮,则颜色不变,也无臭气,义较小的块状连续上浮。发生污泥为厌氧状态时,要竟可能缩短污泥再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要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污泥不致蓄积;发生脱氮反应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要尽量降低曝气池中的 溶解氧浓度。

14. 初次沉淀池的节能和运行中应注意事项。

初次沉淀池设在曝气池前,可看作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过程或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后

续处理单元达标运行和节能而设置的。 ①关于处理沉淀池SS的去除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一般SS的去除小效率为40%~50%,BOD5处理效率为20%~30%,处理效率不能过高。如果过高,未沉淀下来的SS无机成分少,使二次沉淀池固液分离困难,影响出水水质,处理效率过低会增大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后续处理要求生物脱氮时,当脱氮池进水BOD浓度较低时,为保证脱氮池进水足够的C/N比(BOD/TN),污水可全部或部分不经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脱氮池。另外,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因水量不足,会使初次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结果SS去除效率过高,容易引起活性污泥膨胀,,此时可设超越管,将污水直接送入曝气池。

②关于排泥浓度

初次沉淀池排泥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浓度过高,会增大污泥黏性,反而使其浓缩性能恶化,影响污泥浓度效果。

③初次沉淀池的节能措施

如果刮泥机采取继电器控制,间歇运行,并与排泥实现联动,只在刮泥时排泥,可缩短刮泥机的运行时间,同时可减轻圆形沉淀池胶轮等部件的磨损。如果每天运行6h,理论上课节能3/4。

刮泥机间歇运行时,排泥浓度由刮泥机、排泥的频率及每次刮泥、排泥的持续时间确定。原则上应在排泥前刮泥1次以上。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统一试卷

高级废水处理工技能考试试卷(三)

标 准 答 案 与 评 分 标 准

一、概念解释题。

评分标准: 各小题答全对给5.0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1: 答案:好氧生物膜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

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2.答案:曝气池中具有净化功能的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3.答案:活性污泥法是使具有净化功能的絮体状比表面积大的微生物群体根据需要在反应体系内不断

循环,而且通过人为的控制多余部分(称为剩余活性污泥)排出系统外,使反应池(曝气池)内的底物(污水中的COD)和微生物的比值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平,并在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使底物和由不同种群微生物所形成的絮体充分接触而进行的微生物代谢和有机物分解的方法。

4.答案: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水中有机物总量。

5.答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的方法。

根据微生物的不同,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消化池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

6.答案:此时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

固体颗粒群被浓缩。

7.答案:关闭进水阀门后立即开始记录时间直至滤池水位下降到排水口附近时止,并记下水位下降高度。下降高度与

滤池水位下降所用的时间即为过滤速度。

8.答案: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由静电引力引起的吸附称离子交换吸附。

9.答案:通常把双电层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凝结过程的凝聚和通过高分子聚合物的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体颗粒相互

粘结过程的凝聚,总称为混凝。

10.答案:挥发性固体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又称为灼烧减重;灰分则表示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

高级污水处理工知识考核标准试卷 (二)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也称为灼烧残渣。

二、问答题。

评分标准:第11、12题各10分,第13、14 题各15分,各小题答全对满分,回答不完全酌情扣分。

11. 答案:①气阻。解决办法:可增高滤料层上的水深。在池深已定的情况下,可采取调换表面层滤料,增大滤料粒

径的方法。有时可适当加大滤速促使整个滤料层内积污比较严重。②结泥球。解决办法:改善冲洗,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还需检查配水系统,有条件时另加表面冲洗装置或压缩空气辅助冲洗。③跑砂漏砂。解决办法:检查配水系统,并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均量池:均化水量的调节池。

12. 答案: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重力沉降分离的构筑物分为沉淀池和沉砂池两种。沉淀池的功能是分

离水中的可沉性悬浮物,包括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极颗粒,例如沙子、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沉淀池之前,这样能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还能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防止排放管道和输送管道堵塞。

13. 答案:在沉淀池中,引起污泥上浮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1)由于沉淀的活性污泥排除不充分,

污泥沉积池底,造成厌氧分解,使污泥含有气体而上浮;(2)在曝气池中引起硝化,生成的硝酸离子引起脱氮反应,生成氮气,使污泥上浮。在水温高时,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发生,但前者污泥变黑,有腐败臭,成大块状;后者即脱氮引起的污泥上浮,则颜色不变,也无臭气,义较小的块状连续上浮。发生污泥为厌氧状态时,要竟可能缩短污泥再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还要在结构上加以改进,使污泥不致蓄积;发生脱氮反应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要尽量降低曝气池中的 溶解氧浓度。

14. 初次沉淀池设在曝气池前,可看作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过程或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后续处理单元达标运行和节能而设置的。 ①关于处理沉淀池SS的去除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次沉淀池,一般SS的去除小效率为40%~50%,BOD5处理效率为20%~30%,处理效率不能过高。如果过高,未沉淀下来的SS无机成分少,使二次沉淀池固液分离困难,影响出水水质,处理效率过低会增大后续生物处理的负荷,初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后续处理要求生物脱氮时,当脱氮池进水BOD浓度较低时,为保证脱氮池进水足够的C/N比(BOD/TN),污水可全部或部分不经初沉池,直接进入生物脱氮池。另外,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因水量不足,会使初次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过长,结果SS去除效率过高,容易引起活性污泥膨胀,,此时可设超越管,将污水直接送入曝气池。

②关于排泥浓度

初次沉淀池排泥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mg/L以下,浓度过高,会增大污泥黏性,反而使其浓缩性能恶化,影响污泥浓度效果。

③初次沉淀池的节能措施

如果刮泥机采取继电器控制,间歇运行,并与排泥实现联动,只在刮泥时排泥,可缩短刮泥机的

高级污水处理工知识考核标准试卷 (二)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