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在生活或生成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葡萄糖中添加二氧化硫用于杀菌、抗氧化

B.在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中施加适量熟石灰降低了土壤碱性 C.陶瓷坩埚不能用于熔融烧碱

D.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废弃的甲烷可用于生成甲醇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葡萄糖中添加二氧化硫用于杀菌、抗氧化,故A正确; B. 熟石灰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中施加适量熟石灰提高了土壤碱性,故B错误;

C. 陶瓷坩埚中二氧化硅能与烧碱反应,故C正确;

D.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废弃的甲烷可用于生成甲醇,故D正确; 故选B。

2.已知:苯酚与Fe3+在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3+ + 6C6H5OH显紫色。实验如下:

H3Fe(OC6H5) 6 + 3H+,其中H3Fe(OC6H5)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是空白对照实验

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C.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 D.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小于在CCl4中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通过i观察ii iii、iv中发生的变化,达到空白对照的目的,故A正确;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增大H+浓度,平衡逆向移动,H3Fe(OC6H5) 6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故B正确;C.苯的密度比水,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故C正确;D.iii中加入苯后水溶液层呈浅紫色,而iv中加入CCl4后水溶液层呈紫色,说明苯酚更易溶解于苯,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水溶液的颜色变浅,即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大于在CCl4中的溶解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密闭容器中盛有 0.1molN2 和 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B.常温下,1L pH=9 的 CH3COONa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 1×10?9 NA C.14.0gFe 发生吸氧腐蚀生成 Fe2O3?xH2O,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5NA D.标准状况下,2.24L 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1.1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故A错误;

B. 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H2O)电离=c(OH-)=1×10?5mol/L,则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L×1×10?5mol/L×NA=1×10?5NA,故B错误;

C. Fe发生吸氧腐蚀,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然后Fe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最后生Fe2O3?xH2O,14.0gFe的物质的量为

14g=0.25mol,则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mol×2=0.5mol,故C正确;

56g/molD. 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丙烷中含10条共价键,故0.1mol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水电离的c(H)或c(OH-)的计算技巧(25 ℃时)

(1)中性溶液:c(H+)=c(OH-)=1.0×10-7 mol·L-1。

(2)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c(H+)=c(OH-)<10-7 mol·L-1,当溶液中的c(H+)<10-7 mol·L-1时就是水L-1时,就用10-14除以这个浓度即得到水电离的c(H+)。 电离出的c(H+);当溶液中的c(H+)>10-7 mol·

(3)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的c(H+)或c(OH-)均大于10-7 mol·L-1。若给出的c(H+)>10-7 mol·L-1,L-1,就用10-14除以这个浓度即得水电离的c(H+)。 即为水电离的c(H+);若给出的c(H+)<10-7 mol·

4.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

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 D.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A. ①加热后溶液不变红,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蓝,说明没有氯气,则Cl2被完全消耗,选项A正确;B. 当二氧化硫过量,加热后二氧化硫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②中试纸褪色,选项B正确;C. 硝酸根离子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故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选项C不正确;D. 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故加热后溶液不恢复红色,选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及还原性和氧化性。注意分清两者漂白性的区别,易错点为选项C,硝酸根离子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故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

5.工业上电解MnSO4溶液制备Mn和MnO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区得到H2SO4

B.阳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 C.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D.当电路中有2mole-转移时,生成55gMn 【答案】C

【解析】 【分析】

Mn2++2e-= 根据图示,不锈钢电极为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为:Mn;钛土电极为阳极,锰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二氧化锰,电极反应为:Mn2+-2e-+2H2O=MnO2+4H+,据此解题。 【详解】

A.根据分析,阴极电极反应为:Mn2++2e-= Mn,阳极电极反应为:Mn2+-2e-+2H2O=MnO2+4H+,阴极区的SO42-通过交换膜进入阳极区,因此阳极上有MnO2析出,阳极区得到H2SO4,故A正确; B.根据分析,阳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故B正确;

C.由A项分析,阴极区的SO42-通过交换膜进入阳极区,则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 D.阴极电极反应为:Mn2++2e-= Mn,当电路中有2mole-转移时,阴极生成1mol Mn,其质量为1mol ×55g/mol=55g,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C选项判断硫酸根离子的移动方向,阴极阳离子减少导致错误判断会认为阴极需要补充阳离子,阳极产生的氢离子数目多,硫酸根离子应向阳极移动。

6.某新型电池材料结构如图,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除M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单质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原子半径Z>X>Y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三元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为2个电子,X为O元素,由盐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且能与氧形成双键,因此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Z为C元素;四种元素位于同周期,且Y能形成一个共价键,Y为F元素;W能形成4个共价键,W为B元素;新型电池材料,除M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M为Li元素,据此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