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的瀑布声中。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相应的序号上划 √﹙2分﹚ a. 时间顺序 b. 高低顺序 c. 游览顺序

2. 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6分﹚

a. 声音大 b. 景色美 c. 鸟奇

) )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1(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 )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 )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 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26. 月迹

我们看时,那竹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子,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去寻月吧。” 1、在短文中找出反义词写下来。

高兴——( ) 盈——( )(2分)

2、这段话主要写了穿衣镜里月亮( )的变化,请你用“~~~~”准确地把相关语句画出来。(4分)

3、看着穿衣镜里的月亮,大家的表现怎样呢请你用“——”准确地划出来 (2分)

27. 阿里的云

阿里地区的藏族老乡有个传统,(不管 不仅)是在路边还是在草地,你放下一件东西,(只要 还要)在上面压一块石头,这就表示这件东西(以 已)有了自己 的主人,无论过多少天,是断不会有人动的。.

在离开狮泉河去普兰的路上 我们把一个纸口袋装上一个面包 一个笔(纪记)本 一支圆珠笔 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 并压上一块小石头 就这样 我们又匆匆地上路了

三天(以 已)后,我们返回来了。远远地,我就看见了我们三天前放在那儿的被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纸口袋。阿里的云是洁白的,阿里人的心地就像这高原的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断: ;显

眼:

(3分)(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分)(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画“√”。 4分) )(4)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赞美了阿里人像白云一般洁白的心灵。 ②以描写云的洁白来赞美阿里地区的自然风光美。 ③阿里地处高原,所以这里的云特别白。 ④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描写阿里人的心灵美。 2分)(5)你要向阿里人学习什么

28. 阅 读 闯 关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

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3分)

立时( ) 乍放( ) 奔流(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炎热 ( ) 紧锁( ) 摇摇晃晃( )

3、摘录一个比喻句。(1分)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分) 。(2

( 5、

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29. 阅读短文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负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方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这段话出自《 》这篇课文。(2分)

2、作者描写蒙汉两族同胞刚见面时的热闹场面,抓住了( )多,( )多,( )多,( )多的特点,反映了( )。(6分) 3、理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这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30观 日 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 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 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1.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 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慢——( ) 浓——(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 话。第二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