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__的退化。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干旱 递减 增强 (2)土地生产力 土地
(3)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4)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17
解析 第(1)题,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降水少,气候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由于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干旱程度则不断增强。第(2)题,根据“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来看,荒漠化的发展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而实质是土地的退化。第(3)题,本区荒漠化扩展的主要从人为原因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过度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措施针对原因入手,从恢复植被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某地区和欧洲某国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 000 hm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2
18
地 点 R Q 海拔高度(m) 201 1 111 1月均温(℃) 2.6 -8.4 7月均1月降水7月降水量(mm) 60.6 42.2 年降水量(mm) 824.5 193.7 年日照时数(小时) 1 975.3 2 975.7 温(℃) 量(mm) 20.7 23.3 54.1 1.2 (1)分析R地1月份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P、Q所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图中P处地势__________(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__________(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
答案 (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4)高 低 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解析 第(1)题,比较两图可知,R位于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份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气温较高;Q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份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第(2)题,葡萄种植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第(3)题,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导致本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减,甚至断流。第(4)题,从P、Q所处的上下游位置(黄河在此段自南向北流),可知Q地地势低于P地,Q地引水灌溉,地下水位浅,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