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雅-苏州产业结构分析 下载本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0级课程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Suzhou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problems, including the high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lags behind,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ory. To identified its causes and proposed optimization o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truduce how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uzhou local enterprises. To advic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more conducive to economic.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uzhou City, proposed optimization, industry, cause

II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0级课程论文

引 言

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苏州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

1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0级课程论文

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苏州市1991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1]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35.10 359.69 525.96 720.90 903.11 1002.14 1132.59 1250.01 1358.43 1540.68 1760.28 2080.37 2801.56 3450.00 4138.21 4900.63 5850.11 7078.09 7740.20 9228.91 10716.99 12011.65

第一产业 单位/亿元

35.76 40.56 50.16 68.46 80.37 88.18 88.16 88.01 88.14 90.96 91.41 91.72 75.75 77.00 91.71 104.15 115.18 133.60 142.82 155.79 177.75 195.08

第二产业 单位/亿元

147.22 230.77 336.06 442.89 543.41 567.96 636.42 701.95 764.07 870.10 999.89 1211.52 1771.86 2268.00 2681.54 3152.03 3632.03 4257.90 4547.12 5253.81 5957.74 6502.25

第三产业 单位/亿元

52.11 88.35 139.74 209.55 279.33 346.00 408.01 460.05 506.22 579.62 668.98 777.13 953.95 1105.00 1364.97 1644.45 2102.91 2686.59 3050.26 3819.31 4581.50 5314.30

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元

4178 6360 9258 12639 15784 17474 19713 21733 23592 26692 30384 35733 47693 57992 68618 80116 94318 112872 122565 145229 167454 185420

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2012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0级课程论文

(一)苏州市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苏州国民生产总值于1991-2012年平均每年上涨大致一百亿元,且速度快,趋势趋于平稳。第一产业总值上涨较为缓慢,所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所占GDP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总值呈持续上涨趋势发,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比重适中上升较快。

苏州市历年生产总值及各产值15000生产总值/亿元1000050000199019952000第一产业2005第二产业20102015

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数据来源:2012苏州市统计年鉴

图1 苏州市1991年-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

苏州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并于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1.65亿元[2],比上年增长10.1%;

随着工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型化发展,重工业得到了长久发展。 主导产业稳定发展。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19819亿元。

新兴产业成为亮点,全市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3%,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二)苏州市第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一产业持续良好发展,第一产业在历年的增长保持平稳,其中在2003-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