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能处于自

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

“人尽其才”,不要浪费了自己的能力。 晋文公退避三舍——理性经济人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过这样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流亡经历。其

父晋献公死后不久,晋文公的弟弟登上了君王宝座,为了减少哥哥对自己的威

胁,决定杀掉晋文公重耳,以绝后患。

重耳无路可走,只好逃到齐国,并表示愿为齐桓公效犬马之劳。为了不让

齐桓公对自己有疑心,重耳一方面过着安逸的生活,另一方面行为处事十分低

调。齐桓公当然也没有亏待他,不仅赏给他许多东西,而且还将齐姜许配给他。

可惜在齐国一段时间以后,出了一点意外,晋文公的妻子伙同其他一些人将重

耳灌醉,并用马车把重耳偷偷送出齐国。

就这样,重耳又流亡到了曹国。只可惜曹共公因好奇而偷看了重耳洗澡,

重耳怨恨在心,愤愤而去。经过一系列的波折后,晋文公跑到了楚国。

楚成王为了表示对重耳的尊敬,设宴隆重接待了他。席间楚成王问重耳如

何报答楚国对他的恩情。重耳想了想,这样回答说: “楚国在大王您的治理下,

物产丰饶,人民生活殷实,兵强马壮,国力强大,金银珠宝数不胜数,大王还

需要我用什么来报答呢?”楚成王听了这段话后,便哈哈大笑,说: “所言极

是,但你总要有所表示吧?”重耳灵机一动,干脆地回答道: “如果大王您能

助我重返晋国,一旦晋、楚两国交战,我就让晋军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对我

的恩情。”宴席结束后,楚国有人请求楚成王杀掉重耳,以绝后患。但楚成王

认为这样做不合天理,于是又把重耳送到泰国去了。

重耳来到秦国,秦穆公也隆重接待了他,更有甚者,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怀

赢嫁给了重耳。终于在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回国之

后,晋文公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鼓励生产,

加强军备等,使得晋国一天天强大起来。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兵解救宋国与楚国交战,为了实现自己“退避三

舍”的诺言.晋文公果然下令军队退避三舍,最后城濮一战大败楚军。后来晋、

齐、鲁等国,以及周王室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晋文公终于成为诸 侯霸主。

【故事中的经济学】

“理性经济人”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是很精明的,能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

益。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历史人物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理性的。晋文公无疑是本

故事里最理性的人,一开始为了寻求庇护,跑到齐国,并且过着低调的生活以

掩人耳目,然后再被偷偷送出齐国,流亡曹国。在受到曹国的“非礼”后,辗

转来到楚国,并对楚成王做出“退避三舍”的承诺,而后楚成王将其送到秦国,

多次辗转却安然无恙,无不说明晋文公是个很理性精明的人。 故事里晋文公的弟弟为了自己的王位而追杀哥哥重耳,以及齐桓公和秦穆

公款待晋文公等这些行为无不说明他们都是理性的。然而不是每个人

都是理性

的,像曹共公的行为,以及楚成王送走晋文公,造成臼后楚国在城濮之战中败

于晋国等,都说明了他们的行为是不理性的。我想现在大家应该能够大致了解

什么是“理性经济人”了吧! 【经济学原理】

在理解“理性经济人”这个概念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基本的经济学概

念——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各种经济理论,包括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重要分支(在本章节昭君出塞里面我们已经详细讨

论过这两个分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其中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条件——理性经济人,就是说每一

个人都是利己的,在其活动中总是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