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因此机会成本会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之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例如,

消费者在选择是储蓄还是消费的时候,就存在为了储蓄即为了未来的消费,而

不得不损害当期的消费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机会成本。

再比如,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如果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那么他在读研期间

损失的工资收入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由此可见机会成本与我们如影随形。正是

因为有了机会成本,才使得学习经济学变得更加有意义。如果不存在机会成本,

那么无论怎么选择,我们也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失去什么。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古语有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就告诫我们在某些方面失去

了,就会在另外一些方面有所得,这就是机会成本。在大学的生活中,很多人

因为成功恋爱了而沾沾自喜,也有人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但是千万别忘记,

在成功恋爱之后,你曾经失去的学习机会,也有可能你因为没有恋爱而去好好

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因为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你放弃的结果,失去的时候又可能是你得到的开始。

当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机会成本”的时候,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心态,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李斯的《谏逐客书》——效率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各国都急需人才,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取得胜利。不

甘平庸的李斯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于是李斯师从荀子,

苦练帝王之术,以期将来有所作为。李斯发愤图强,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学到一身本领。学有大成之后便拜别恩师荀卿,孤身一人来到秦国。 由于李斯博闻强识,到秦国后不久就被秦宰相吕不韦看中,遂举荐李斯

为官。虽然官职较小,但却能使李斯在秦国立脚,当然也有了和秦王接触的机

会,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机会终于来了,他抓住时机对秦王进言:

“大王圣明,现在的秦国是兵强马壮,六国都不是大王您的对手,您可以消灭六

国,一统天下,完成千古未有之帝业。”秦王一听此话,很是高兴,

于是就提

拔了李斯。由于李斯提供给秦王统一六国一系列的做法很有成效,最后官拜客

卿。就在李斯飞黄腾达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件事。

韩国因惧怕与秦交战,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去帮助秦国修建水渠——即后

来的郑国渠,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修渠来牵制泰国,防止其进攻韩国。可

惜没过多久,这个计划就露出了马脚。秦王当然十分气愤,再加上国内大臣

的鼓动,说从外国来秦国的人都心怀鬼胎,于是秦王决定驱逐这些动机不纯

的“外国人”。秦王在全国下逐客令,李斯来自楚国,被驱逐出去自然也是 在所难免的。

一心想建立功勋的李斯哪能就这样被遣回国啊,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写一

封劝秦王不要下令逐客的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大致内

容是说: “今天秦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吸纳外国人才的缘故。举了几个

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是秦孝公重用卫国人商鞅,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

逐渐强大;

第二是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解除了

他们对秦国的威胁”。《谏逐客书》打消了秦王逐客的想法,使得秦国继续重

用外来人才,这些人才既有文臣也有武将,他们为泰国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

劳。最后李斯官拜宰相,完成了他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故事中的经济学】

效率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词语,很多人都会说“办事要讲效率”,这个效率

大概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任务;其二是用较少的资源 做出较多的成果。

在昭君出塞这个故事里我们指出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如何利用好稀缺资源

便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稀缺资源的功能,否则便

是浪费了稀缺资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李斯也 不例外。

在这个故事里,李斯也是一个做事很讲效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