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
建 设 方 案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1.1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 ................................ 1 1.1.1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内容 ......................... 1 1.1.2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意义 ......................... 2 1.2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发展前景 ............................ 6 第二章 总体建设方案 ...................................... 7 2.1 建设目标 ............................................ 7 2.2 建设原则 ............................................ 9 2.3 框架结构 ........................................... 12 2.4 技术优势 ........................................... 16 第三章 详细建设方案 ..................................... 19 3.1 智慧政务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 19 3.1.1 智慧政务简述 .................................... 19 3.1.2 智慧政务总体架构 ................................ 20 3.1.3 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 21 3.2 智慧安全的建设—安全综合监管系统 ................... 26 3.2.1 智慧安全简述 .................................... 26 3.2.2 智慧安全总体架构 ................................ 27 3.2.3 智慧安全发展规划 ................................ 29 3.3 智慧教育的建设—智慧文化教育平台 ................... 30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3.1 智慧教育简述 .................................... 30 3.3.2 智慧教育总体架构 ................................ 31 3.3.3 智慧教育发展规划 ................................ 33 3.4 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管理平台 ................... 34 3.4.1 智慧医疗简述 .................................... 34 3.4.2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 35 3.4.3 智慧医疗发展规划 ................................ 37 3.5 智慧农业的建设—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 39 3.5.1 智慧农业简述 .................................... 39 3.5.2 智慧农业总体架构 ................................ 40 3.5.3 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 42 3.6 智慧旅游的建设—旅游服务综合平台 ................... 43 3.6.1 智慧旅游简述 .................................... 43 3.6.2 智慧旅游总体架构 ................................ 44 3.6.3 智慧旅游发展规划 ................................ 46 3.7 智慧社区的建设—物业管理综合平台 ................... 50 3.7.1 智慧社区简述 .................................... 50 3.7.2 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 50 3.7.3 智慧社区发展规划 ................................ 53 3.8 智慧交通的建设—交通管理信息平台 ................... 55 3.8.1 智慧交通简述 .................................... 55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8.2 智慧交通总体架构 ................................ 55 3.8.3 智慧交通发展规划 ................................ 59 3.9 智慧林业的建设—林业综合监管 ....................... 61 3.9.1 智慧林业简述 .................................... 61 3.9.2 智慧林业总体框架 ................................ 63 3.9.3 智慧林业发展规划 ................................ 63 3.10 公共服务建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 66 3.10.1 公共服务简述 ................................... 66 3.10.2 公共服务总体架构 ............................... 66 3.10.3 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 67 3.11 移动终端信息平台(APP)—智慧民生信息共享平台 ........ 69 3.11.1 移动APP简述 .................................. 69 3.11.2 移动APP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 70 3.11.3 移动APP信息平台发展规划 ...................... 71 3.12 微信公众平台—市(县)委政府信息化公开平台 ........ 73 第四章 运维实施建设方案 ................................. 74 4.1 基础服务 ........................................... 74 4.2 培训服务 ........................................... 75 4.3 应急故障处理 ....................................... 76 4.4 实施方案 ........................................... 77 4.4.1 实施小组........................................ 77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4.4.2 实施准备........................................ 79 4.4.3 实施阶段........................................ 80 4.4.4 系统验收........................................ 80 4.5 服务承诺 ........................................... 81 4.6 运维保障以及规范 ................................... 82 4.6.1 运维服务保障 .................................... 82 4.6.2 运维服务行为规范 ................................ 83 第五章 效益分析以及评价指标 ............................. 84 5.1 社会效益分析 ....................................... 84 5.2 经济效益分析 ....................................... 86 5.3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 86 第六章 风险分析与控制 ................................... 88 6.1 风险识别和分析 ..................................... 88 6.2 风险对策与管理 ..................................... 89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第一章 概述
1.1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 1.1.1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内容
利用先进的平台研发技术,将XX市(县)政府、公安、交通、教育、卫生、质监、安监、旅游、社保等市(县)直部门和X个乡(镇)政府部门的门户网站及业务软件系统(无网站或业务系统的单位,利用本平台完成建设)实现无障碍对接,建成全市(县)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使用率大的新型智慧城市大脑。从而高效整合了全市(县)政务、生活、娱乐等各类信息,实现了XX市(县)“一个平台,三张
第1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网络,多个应用”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大脑。
建设《XX市(县)政府"智慧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各界公众利用移动APP或者官方网站登陆查询到XX市(县)政务、政策、文件、招商、交通、旅游、社保、教育、卫生、就业、餐饮、住宿、娱乐等方方面面与工作生活相关的资讯信息和各种预订类服务,提升了XX市(县)对外宣传形象,提升了公众关注XX市(县)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实现XX市(县)综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超越,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
在便民方面,智慧民生至力于在社区层面提供智慧家居、物业管理等智慧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层面提供城市管理、交通、环保、公用事业缴费等方面的便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层面则通过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等方式方便市民购物消费。
在城市文明方面,智慧民生至力于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使市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安全与健康方面,智慧民生至力于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管理手段;同时通过深化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
1.1.2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建设意义
为了加快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建设智慧民生综合平台意义重大。这是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与人民生活的未来保障。
第2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一、转向“以民生带动经济的服务型”政府
《XX市(县)政府"智慧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提供了一套可移动化、可实时无缝衔接政府及相关部门原有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同时该平台支持客户端和WAP端访问,所有型号的手机均可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实现访问。从一定意义上讲本平台的上线应用可代替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传播与互动服务,有效提升政府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民生服务水平,从而赢得了公众对政府更高的信任度和赞誉度,促使政府由单一的经济发展逐步转向“以民生带动经济的服务型政府”。
二、实现跨区域、跨媒介、跨技术信息共享,优化沟通方式 只需通过《XX市(县)政府"智慧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大脑》的手机客户端“扫一扫”功能,直接扫描“二维码”便可自助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查阅XX市(县)各种信息数据,还可通过该平台实
第3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时在线解答和互动,为政府、投资商、企业、公众等不同行业、不同体系的政企用户,提供准确、快捷、安全、稳定的信息互动平台和交流工具,实现跨区域、跨媒介、跨技术信息共享,从而使各界用户都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要关注的信息和在线服务,极大地缩短并优化公众与政府的沟通距离,逐步形成“为民生服务”新模式。
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办公成本
《XX市(县)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大脑》由服务器平台端和移动APP端等部分组成,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两者间的互相连接。移动信息WAP服务器架设于政府局域网络中,负责连接政府及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政府在服务器平台端公示信息、发布指令、自助答疑、数据共享、地图导航等;而终端用户仅通过在手机上开通WIFI/4G/3G/2G/GPRS等无线数据网络便可实现信息检索、数据查阅、GPS定位、服务预订、在线支付等。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和公众参与度,降低政府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为每个公众建立了一个能够快速了解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共享渠道。
四、信息获取“一触可得”,降低公众使用成本
《XX市(县)政府"智慧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可根据需求以及系统的特点进行定制,使系统的数据和业务处理模式可以完整的体现到平台上;并支持在线、离线自助升级服务,适合于政企用户进行日常办公以及综合管理。在移动APP端民众只需手指操作,便可轻松实现相关操作;而通过采用平台底层设计技术,实现《XX市(县)
第4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政府"智慧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运行时的占用空间小、使用流量低、释放内存快的多线路程应用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政企单位以及公众的使用成本。
第5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1.2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发展前景
近年来,XX市(县)以转型综改为突破口,以打造物流集散地的中心城市,建设全省民富市(县)强、安定和谐、文化繁荣、山川秀美、绿色宜居的生态旅游名市(县)为目标,大力解放思想,狠抓项目攻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三产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市(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五项重点项目累计引进资金,推进影
响大、带动性强的项目,实现发展持续增长。
?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 ? 以物流升级为重点,实现三产现代化 。 ? 以城市规划为引领,建设现代特色城镇化。 ? 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
第6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第二章 总体建设方案
2.1 建设目标
智慧民生建设目标示意图:
? 信息海量集中、实时共享:利用城市级数据中心或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集中存储海量的城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同时实现以政府为主体的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包括通过物联网络的信息采集,并实现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存储。
? 信息化应用高效协同:以信息集成技术及标准化手段提高城市级各项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系统协同水平,实现以市民基本信息为中心,以活动信息为线索的一体化信息化生活环境。
第7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 随时随地的服务获取:以无线城市、宽带城市建设为基础,以
各类通讯与信息化应用终端为载体,实现市民对各类信息化服务的随时随地获取。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包括电子政务、安全综合监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智慧农业、旅游服务、物业管理、交通管理、公众服务等新型智慧城市大脑以及智能终端信息平台、微信公众管理平台等。
第8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2.2 建设原则
在建设整个平台时,我们本着技术先进、系统实用、结构合理、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构架。本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功能的实现将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
所谓先进是指要求采用的产品和系统是当代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的系统。
(2)保密性和安全性
必须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和要求,以保护内部信息特别是密级信息不被非法访问。平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建立身份认证、权限认证,彻底屏蔽内外非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
(3)智能化
系统中采用的产品和系统本身必须具有智能特征,比如自主编程、记忆功能、主动检测等;前端设备与系统必须有良好而可靠的通讯能力和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功能等等。
(4)网络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和广为应用的信息社会,设计完成的监控系统中所采用的产品和系统,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实
第9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现各个子平台的信息共享,才能适应时代的前进、技术的进步,满足更广范围巡查的要求。
(5)实用性
我们这里讲的实用是指要求所采用的产品和技术经过了市场的考验,能满足目前业务系统的需要而无华而不实之嫌,决不搞盲目投资、浪费资金。
(6)兼容性
考虑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已建成的或在建的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与上级管理职能部门的民生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接轨和共享数据;同时考虑到今后重新开展信息化建设调查后资源数据库与最新数据更新问题;另外,本系统能够做到与相关各级政企单位已建立好的信息系统(如办公管理系统、官方门户网站等)的兼容。
(7)应用性
系统设计采用的产品和系统,必须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市场考验的成熟产品,特别是在国内应该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8)合理性
系统设计时,应对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这种配置应该是可以被改变的,甚至在建设完成后,功能、配置的改变也是可能的和方便实现的。
(9)可靠性
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这个原则要兼顾到两个方面:①系统运行可靠,要求从计算机的配置到系统的配置、
第10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前端设备的配置都要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对所有的设备进行认真的可靠性认证。②保存和恢复设置方便,在实际运行中,即使系统的故障率非常低,也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出现问题。所以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到系统设置数据的方便保存和快速恢复。
(10)操作性
系统的前端产品和系统软件均具有良好的学习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操作性,应使一般水平的管理人员,在粗通电脑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培训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监督管理任务的操作水平。
(11)开放性
即使是最先进的系统,也有随时间的推移而落后的可能。在系统设计中,我们选用产品和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升级、扩展、维护问题,设计应全面、周到,注意预留到位并留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第11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2.3 框架结构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整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网络传输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渠道层六大层次,同时包含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保障。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民生整体架构:
智慧民生功能结构:
第12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智慧民生建设框架示意图:
第13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基础,是信息资源获取、存储和处理的承载设备。智慧民生基础设施层的先进性在于,除了传统的硬件设备外,传感设备、移动终端和云计算中心等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处理方式的硬件设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传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信息通道,承担着信息资源传输的重要任务,智慧民生包括以城市物联网络、无线城市网络、互联网和政务外网为一体的、无所不在的高速传输光纤网络。
信息资源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核心,是智能型信息化应用的实质,要实现智慧民生,必须实现以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为代表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虚拟化集中存储、共享交换和按需应用。
应用支撑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发挥作用的支撑平台,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手段,实现面向门户支撑、认证授权、信息交换和基础服务的应用支撑。
应用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最终应用内容,是智慧民生建设的最终目标。智慧民生应用包括政便民、安全与健康和城市文明三大应用方向,支撑政府实现市民幸福安康的最终目标。
渠道层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统一出口,是智慧民生一系列应用服务的获取渠道,通过统一呼叫中心、居民自助服务门户和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实现智慧民生各项应用的集中供应和获取,面向市民提供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接入渠道。
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智慧民生总体架构的保障,从管理和安
第14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全两个方面实现外围闭环,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法规标准、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几大方面完善智慧民生建设管理系统,从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运作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四大方面入手提升智慧民生建设安全水准,以保证智慧民生架构的落地和应用。
第15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2.4 技术优势
?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集中、统一地保存和管理着某一单位或某一领域内所有有用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的数据有较少冗余和较高的独立性,并且能够为多种应用服务。管理数据库通常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上的,数据库的所有操作(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都是在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下进行的。
数据库技术在综合平台中的应用,可以满足系统的不同需求: (1)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动态更新; (2)维护数据库的完备性和一致性;
(3)实现时间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三者之间高效、快速地检索;
(4)数据共享的控制; (5)系统安全的管理; (6)数据的可恢复性。 ? 数据定制技术
ArcEditor作为ArcInfo系列的主力软件,基于宏语言的开发环境特点鲜明,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编制自己的菜单和程序,AML环境有如下特点:
(1)语法结构简单,解释执行,不需编译,执行和开发效率高; (2)支持模块化的开发方法,可开发较大应用;
第16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提供可视化菜单,对话框(formedit、menuedit)编辑工具,所见即所得;
(5) 支持多种风格的菜单,对话框,和各种风格的控件; (5)提供多线程的调度和输入管理。 ? 移动APP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国内手机电子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推动了APP应用开发市场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在国内各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由传统的互联网上网方式转移到了移动终端设备上网。移动终端上网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区域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从今年三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达到了8亿人,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互联网上网。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开始超越传统互联网,成为以后上网的主流。据有关人事预测:到2016年底,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将会进一步的突破,可能会达到7.1亿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给很多移动APP开发者带来了希望。
HTML5的出现,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跨平台的移动apps开发方案,并且该方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HTML5最好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了cache manifest,可以将它看作是app的一个缓存。cache manifest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上面罗列了需要在本地缓存的内容。使用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常用的Javascript、CSS和图片文件缓存在设备的内存中。这样,即使设备处于脱机状态,用户还是能够正常访问应用的界面。
第17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引入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安全管理保护以及事故预防监控方式。将采集的视频图像通过微波汇总,由人工完成集中监视;人工监视易造成肉眼疲劳,视频中的事故不易被查觉,造成漏报。所以传统视频监控的最大缺点是漏报率非常高。
本系统是通过对传统视频监控平台的升级,针对安全管理开发了智能分析模块,通过对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进行算法分析,可自动识别、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使安全管理部门能快速反应并减小损失。
? 多摄像头的联动
建设在某个社区的多个视频监控点位置比较分散,当一台摄像机发现可疑图像但无法确定是否为事故隐情时,可联动其他摄像机进行联动视频采集,保证事故安全的分析识别率。
? 视频与3D、2D 、GIS的高度融合
本平台的视频监控平台可集成GIS等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2D或3D地图快速调用监控点视频信息并了解现场情况。
? 数据库分析技术
系统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政府企业资源信息,通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技术可对日常业务,新闻动态进行管理。
第18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第三章 详细建设方案
3.1 智慧政务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3.1.1 智慧政务简述
智慧电子政务即智慧政务,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智慧政府,必须优先实现智慧电子政务。
智慧政务是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简要地说,智慧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智能化水平的一种形态。
智慧政务是由电子政务软件产品以及咨询服务两部分构成。以资源整合、协同共享为目标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同时按照集约统筹、信息共享的应用模式与资源体系,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必要条件。
智慧政务在技术框架上,基于管理学PDCA模型构建行政行为规范(计划)、行政业务执行(执行)、行政监察监督(检查)、行政效能提高(处理)四个业务模型;保证部门纵向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应当提供各个部门高速通达、逻辑专用、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纵向系统虚拟专用网络,满足部门纵向系统的应用和原有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需求。
第19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1.2 智慧政务总体架构
智慧电子政务结构体系:
智慧电子政务构成:
? 为政府提供横跨多个业务部门的办公协同和信息集成,实现政
务管理与分析模型实时动态生成。
第20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 为政府部门、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 为企业、居民提供政务大厅网上办事、以及组织社会有关资源
提供的便民服务等。
? 提供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互动的服务平台,改善投资环境,
打造优质产业链。
3.1.3 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1) 建立强大的政府协调机构
充分发挥智慧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职能,为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由于协调工作涉及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更涉及各部门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因此,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协调是不够的,必须能够站在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推进的高度上,立足智慧电子政务规划,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业务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造,从整体上推动智慧电子政务工作。
建议由市(县)编委办牵头对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将规划、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统一整合归并到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形成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新格局。
智慧政务和电子政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统筹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将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臵,进一步完善智慧电子
第21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政务项目全过程管理。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要以项目预审为杠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市(县)级财力可能,对项目资金预算进行审核,编制项目资金年度预算草案,引导智慧电子政务建设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建立智慧政府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进入智慧电子政务建设阶段后,急需在原有的标准化基础上,“升级”原有政务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相关规范,编制出台一批体系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智慧电子政务三年规划”、“智慧电子政务三年行动计划”、“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指导意见”、“智慧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市(县)乡(镇)两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适时考虑立法,为智慧电子政务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强化现有政务云、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整合的基础上,梳理统一的智慧电子政务网络标准,制定云平台的应用标准及安全规范明确改造方向,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在数据标准方面,要确立数据的保存、传输、共享的标准定义,保证后期数据汇聚和交换的标准一致,立足市(县)智慧电子政务云平台,搭建政务数据库,利用XX市(县)政务服务网和XX市(县)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政务数据统一汇聚。在此基础上,编制统一数据标准,形成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管理格局。在业务应用方面,新的标准体系必须充分
第22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考虑各业务部门具体应用接口的复杂性,确保与公共平台的有效对接和兼容。以XX市(县)(市)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大脑为主平台,构建政务服务的标准框架,统一整合各部门应用,实现基于单点登录的一站式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兼顾多方综合平衡,具体包括:在技术层面,尽可能适应云平台、大数据等新的技术特征,同时兼顾技术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在参与度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兼顾规则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原则,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标准修订并为全社会利用;在标准的内容层面,要立足技术层的标准探讨和制定,更要重视背后映射的政府管理行为、治理过程的标准化。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统筹各方资源,防止生成新的人为的技术壁垒。这种壁垒可能是源自管理体系上的断层,也可能源于技术体系的隔裂。
(3) 健全智慧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机制
相对传统的安全保障而言,智慧电子政务更强调全局性和统一性,因此,构建统筹上下、兼顾左右的安全保障机制将成为智慧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智慧电子政务各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各个阶段,严格实施全流程安全管理,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臵恢复能力。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云计算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除上述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安全外,更要注重管理层和服务层的安全保障。在
第23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管理层,建议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环节加以规范,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有关负责人、提高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技能,实现有效管理。服务层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外部服务体系,对核心层的安全做出全面的支持,具体包括:法律支撑体系、安全咨询服务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和安全培训体系等。
(4) 谨慎探索智慧电子政务的运营机制
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完善可靠的运营保障体系,用一定的运作方式将政府业务的各部分用信息化的手段联系起来并使之协调运行。从行政力量介入的深度划分,通常有三种模式:行政运行式、指导服务式和监督服务式。从世界各地的运作模式来看,每种模式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因此,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适合自身的运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要始终作为智慧电子政务的主导者,提出和整理项目需求,承担项目规划和标准制定,牵头整合各类系统,同时重点梳理核心项目,对非核心项目酌情向专业企业开放,鼓励多元参与以提高项目的生命力。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最终的量度指标已趋于明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和信息安全事件实现全过程监管和控制;二是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人员、技术、运维和安全保障标准;三是理清智慧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具备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对智慧电子政务各系统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支持,确保整个智慧电子政务巨系统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第24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5) 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
建立基于公众需求的结果导向评价机制是智慧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经验。在推出基于企业和居民“生命周期”的各项公共服务时,建立以公众的打分和满意度为标准的评估体系,从而衡量智慧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效。特别是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开放网络和在线参与已成为第三代互联网应用的标识,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必然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引入社交协作机制,让用户成为完善系统、监督政府、提升应用绩效的推动者,从而开启政务新时代,大幅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转效率。
在这新的业务框架下,政府各部门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化,将业务职能商品化,服务体系淘宝化,评价导向“好评”化。汇聚各类政务服务的政务服务网就是一个准淘宝,各部门就是一个个“卖家”,服务质量完全取决于体验过相关服务的“亲”的好评。在相当法规框架内,各位“亲”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各部门提升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服务框架的改造,完成绩效导向的转变,使应用绩效真正成为智慧电子政务的引领性指标。
第25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2 智慧安全的建设—安全综合监管系统 3.2.1 智慧安全简述
智慧安全首先要求城市是安全的,XX市(县)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智慧安全建设是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指挥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公共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起相关的法规、组织、事件、资源、过程、信息等诸要素有机结合和协同一致的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从而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实现智慧应急管理、保障城市稳定发展。
智慧安全的概念框架包括:涵盖突发事件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公共安全管理、事发前对各种风险隐患的日常监测监控和预防;事发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对集中的接报、预警;事发后对对相关应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调度、协同指挥;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相关行业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
智慧民生整体框架下的智慧安全建设将通过采用声、光、电、核等各种监控手段,对人、地、事、物和机构等不同对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和110、122、119、120等各种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互联,形成 “平战结合”、“打防控一体”、“水、陆、空立体化”的
第26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城市安全经络。
3.2.2 智慧安全总体架构
智慧安全应用结构图:
第27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智慧安全数据体系图:
安全管理响应机制图:
第28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2.3 智慧安全发展规划
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依法监管,实施超前投入,加强高危行业整治,主动、持续改进安全保障条件,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老百姓安居乐业,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保障型社会,为全市(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平安XX市(县)建设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基础。
建立与XX省XXX市相适应的安全发展保障基础,把XX市(县)
第29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建设成为“安全发展、安居乐业、统筹城乡、主动保障”的安全保障型市(县)级城市。
到2017年,安全发展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市(县)级城市示范区。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安全发展保障体系、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受控程度达到全国较好水平、XX部地区领先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基本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
3.3 智慧教育的建设—智慧文化教育平台 3.3.1 智慧教育简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了现代教育的形态,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开始成为现代教育的新方向。
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为支撑,构建一个基础教育的智能化
第30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校园管理平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当前社会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建立了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学校,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便于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从最初的电子白板到现在的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现状,并对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出新的概念。智慧校园的建置能将行动学习的特色课程导入产学研资源,持续整合数位学习内容,深化发展咨询科技融入教学的目标,让未来智慧学习指日可待。智慧学习也能协助老师做课程分析及创新教学,更可诊断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实时的补救教学等云端服务。智慧教育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发展,从而能探索和开发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3.2 智慧教育总体架构
智慧教育应用体系:
第31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智慧教育效果图:
第32页
新型智慧城市大脑规划建设方案V3.0
3.3.3 智慧教育发展规划
(1)在教学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3)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招生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软件服务;要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在学校社区服务方面,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开展了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包括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