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1.1供热范围的确定
某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热源厂的供热范围为整个县城区。
5.1.2供热介质的确定
热源厂供热范围内以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为主要热用户,且均为采暖热负荷,没有生产热负荷,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第 4.1.1条的规定:“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采用高温水作供热介质。
5.1.3热水管网介质参数的确定
根据某县热源厂提供的资料,热水管网的供回水设计温度采用 130/70℃。
5.2热力网型式及敷设方式 5.2.1敷设方式
为了城市的美观要求,在城市道路两侧敷设管道必须地下敷设,方式有地沟与直埋两种方式。由于地沟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并且保温结构容易破损,维修量大,热水管网已很少采用地沟敷设。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以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修量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城市热网的主要敷设方式。
热水管道直埋敷设方式有有补偿直埋敷设和无补偿直埋敷设二种方式。管线采用直埋敷设,一次性补偿器按以下原则设置:
(1)根据管线走向及可能一次预热的地段和长度,在预热端的连接处设一次性补偿器。
17 供热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在管道过马路顶管施工的地方,根据管线具体走向和位置,在不具备自然补偿条件时设补偿器。
(3)在不能预热的地段,尽量利用自然补偿,其次按直埋有补偿设计补偿器。
对适合于有补偿敷设方式的几种补偿器进行比较并予以选择确定。简述如下:
(1)Π型补偿器:用钢管煨制,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方便施工,但需占用较大的空间,不能用于直埋敷设。布置上因占用空间太大难以布置,局部阻力也较大。
(2)波纹补偿器:由波纹管及连接短管组成,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补偿能力大,安装方便,直埋型无需做井。缺点是内压轴向推力较大,价格较高。
(3)套筒补偿器:具有补偿能力大,占地空间小,成本低,流体阻力小的特点。套筒补偿器易泄露,维修工作量大、需做井。
综上所述,各类补偿器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敷设方式及分支情况,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补偿器可减少投资并可保证管网的安全运行。
本次推荐方案如下:城内少部分直埋管道采用一次性直埋波纹补偿器,个别部位采用套筒补偿器。
管道过城市道路时,当覆土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采用水泥套管或加水泥盖板等措施加以保护;当覆土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直接埋地敷设。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低点设放水井,高点设放气井。三
18 供热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变径及阀门是薄弱部件,采取加固三通、设固定墩或补偿器等措施予以保护,使管件受力小于其失效破坏的最小应力。
5.2.2保温结构
采用直埋敷设的预制直埋保温管要求工作钢管,保温层及保护层必须是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整体性结构。具备此要求的最优保温结构为正规厂家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为增强聚氨酯保温层分别为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外壳管之间的抗剪切强度,钢管外表面要进行抛丸处理、外壳管内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5.2.3热力网型式
由于某县城区狭长,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选择枝状管网的供热方案。
5.3热力管网布置方案 5.3.1管网布置原则
根据整体情况,通过认真研究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材料和实地考察,在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供热经验的基础上,按热负荷分布情况和预测发展,进行热力管网布置,其主要原则如下:
热网走向尽量靠近热负荷密集区。 主干管热网布置在迎旭东街北边的人行道。
热网布置力求短直,平行于道路,敷设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尽可能不跨越或少跨越城市主干道和繁华地段,不影响或不破坏城市整体布局,尽可能不跨越铁路、河渠。
热水管网最大供热半径:5.1km。
19 供热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3.2热水管网走向
热水管网供热范围大,并且要对一期工程以及预留发展统筹考虑,考虑几个方案,管网走向分别如下:
方案一:主干管在热源厂出来分成两路主干管,其中一路从热源厂出来的高温热水主管道沿某县电厂东侧向南至迎旭东街,然后向西敷设至连心桥接旧城区管网;另一路从热源厂出来的高温热水主管道沿某县电厂东侧向南至迎旭东街,然后向东沿迎旭东街敷设至樊家坪组团。管道穿过热负荷密集地带,可以兼顾两侧的热负荷,不但主干管及分支管线均最短,而且占城市道路面积最小,有利于节省投资,减少热损失。
方案二:从热源厂出来的高温热水管道沿某电厂东侧敷设至迎旭东街,然后分成两路和方案一的管道走向一样进行布置。
方案比较:方案一主干管 DN700与DN600长度为1654米,主干管较长,但便于管理;方案二主干管 DN800长度为300米,主干管较短,但不便于管理。从总体布置看,并考虑现状,暂推荐方案一。
5.4热力网与用户连接方式 5.4.1热力网与用户连接方式
由于本工程的供热面积较大,供热范围广,供热距离长,管网运行压力为 1.6MPa,供回水温度为 130/70℃,而用户散热设备及其阀门等管件的承压能力低,一般小于 0.8MPa。为了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一次热力网的投资以及方便调节、便于管理、减少维修工作量,用户采暖系统与城市集中供热一次管网采用间接连接。一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