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不设防,历史上尚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3.3 气候、气象

XXXXXX市属于北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为 15.90℃ 1月份平均气温 3.10℃ 7月份平均气温 28℃ 极端最高气温 40.30℃ 极端最低气温 -10.20℃ 无霜期平均 240天 年平均日照 1941.20小时 年平均太阳辐射量 4.66X105J/cm2·a 年平均蒸发量 1594.50mm 平均年降雨量 1160mm 平均年降雪量 54.10mm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8.50% 夏季平均相对湿度 80%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 77% 历年平均风速为 3.10m/s 冬季平均风速为 3m/s 夏季平均风速为 2.80m/s

21

平均气压 1002.90Mpa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间降水相对变化率为13.90%左右,丰、枯水年相差3倍左右。降雨期主要集中在5~8月,最多在6月,降水量达232.30毫米,最少在12月,降水量为32.30毫米,秋季常遭受台风和暴雨袭击,由于排灌设施较完备,没有灾害性洪水或内涝发生。

多年主导风向为东东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3.4 地质条件

3.4.1 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拟选场址位于向山镇313省道北侧向山镇区规划用地范围内。 场址地形起伏不大,标高在11.80米左右,地貌单元属丘陵地貌。 根据勘察揭露,拟建场址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

第①层人工填土:表层50厘米左右为石灰石,其下为粉质粘土及淤泥夹碎石,含腐植质。呈湿—很湿、松散—稍密状态。层厚7.30—9.30米,层底标高2.47—4.31米。

第②层碎石层:黄色、灰黄色,呈稍湿—湿、中密—密实状态,为山坡坡积物,由粉质粘土夹碎石组成,碎石含量约60—70%,该层在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未揭穿。 3.4.2 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拟选场址地下水属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头的补给,地下水位标高在11.27—11.28米之间,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22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判断,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无侵蚀性。

3.4.3 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1、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评价

根据外业勘探和现场原位测试结果,结合工程特点和岩土工程技术要求,拟建场址内无明显的震害、岩溶、崩塌、滑坡、采空、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址较为稳定,适宜建筑。

2、场地土岩性特征评价

第①层人工填土:堆积时间虽大于10年,但由于其成分不均匀,含淤泥及有机质,故呈松散—稍密状态,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第②层碎石土:呈稍湿—湿、中密—密实状,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3、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根据拟建物的规模和特征,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 (2)由于拟建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故该场地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

(3)场地土层种类均一,性质变化不大,为三级地基。 (4)按上述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确定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3.4.4 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

1、依据GB50011—2001规范的要求,XXXXXX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第一组),特征同期Tg=0.35s。

23

2、综合有关勘察资料,根据GB50021-2001规范综合判定,该场地土为软弱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3.4.5 结论和建议

1、第①层人工填土不宜作为拟建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因第②层土埋藏较深,故建议采用桩基础。若采用条形基础应见到原土层,同时做好防渗水措施。

2、依据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综合确定场地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平均值和直剪强度(固块)标准值如表3-1。

承载力特征、压缩模量、直剪强度分析表

表3-1

层土层名称 号 状态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70 250 压缩模量直剪强度(固块)标准值 粘聚力 内摩擦角Es平均值 (MPa) c(kPa) ψ(ψ) 4.50 12 13 50 8.50 18 ① 人工填土 松散-稍密 ② 碎 石 土 中密

3、采用桩基础时,因地下水含量大,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可采用沉管灌注桩或混凝土预制桩,其桩基参数建议采用表3-2数值。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