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的质量考核奖,全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组织保障
依据《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的具体要求,学校以建立自主整改机制、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的体系及制度、搭建学校质量分析与监控数据平台为目标任务,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的持续改进的组织构架,成立学校领导工作组、分项常态工作组,落实专家团队的组建,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工作保障
1.坚持实事求是,确保整改质量。各责任主体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我诊断改进工作,使整改能准确聚焦问题所在,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和浮夸现象。
2.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规定。各责任主体从个人到部门到学校整体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客观、公正地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及时推进、及时上报,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推诿拖拉、不服从管理等现象坚决严肃处理。
3.坚持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整改。建立整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在学校网站上开设“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专栏”,及时上传整改相关政策文件、整改工作进程等相关信息,接受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合作企业和社会的监督。
(五)经费保障
将整改工作经费列入学校预算,通过省市上专项经费支持和学校自筹,确保整改工作经费到位,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六、工作进程:
- 9 -
(一) 建设阶段(2016.9--2017.6) 第一阶段(2016.9--2017.1) 主要任务: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办公室(简称诊改办)、办学条件组、课程管理组、专业建设组、队伍建设组、学生管理组、数据平台组;
(2)组织深入学习,开展系统培训,更新观念; (3)制定和完善学校诊改方案; (4)完善学校“十三五”系列规划;
(5)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上传; (6)编制《诊改文件汇编》、《诊改明白纸》。 第二阶段(2017.2--2017.6) 主要任务: (1)质量文化建设; (2)梳理完善诊改制度;
(3)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标准; (4)完善内控机制。
(二)自诊阶段(2017.7--2018.1)
(1)各部门依照目标链、标准链实施自诊,阐明目标达成程度,突 出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2)进行数据采集、质量分析; (3)撰写年度诊改报告、质量年度报告。 (三)复核阶段(2018.2--2018.7) (1)学校内部复核; (2)开始新一轮教学诊改; (3)迎接专家组的抽样复核.
(四)提升阶段(2018.8--2018.12)总结提炼、完善提高。
- 10 -
诊改工作推进表 序号 工作任务 工作内容 完成时限 责任人 1 完善目标链,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各项子规2016.12 领导班子、处“十三五”发展系列划、专项规划,教师发展规划,室、专业组、规划及年度计划 学生成长规划 全校师生 制定学校诊改实施方案、诊改时2016.11 诊改办 间表 成立质管办、专业质量保证工作2016.11 诊改办 组、数据采集及管理工作组 组学习文件,组织培训,编制《诊2017.6 改文件汇编》、《明白纸》 将现有的53个模块、98个流程进2017.6 行梳理完善 岗位工作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师标准;学生成才2017.6 标准 诊改办 行政处室、专业组 行政处室、专业组 诊改办 2 制定学校诊改方案 3 健全组织机构 4 营造质量文化 梳理制度、 完善流程 建立标准链 5 6 7 完善诊改制度、建立建立教学诊改制度、人才培养状2017.6 诊改机制 态数据采集及管理制度 8 建立诊改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平台,组织数据采集上信息中心、教2016.11 进行数据管理 传,建立预警机制 务处 诊改数据采集上传 源头采集 2016.12 行政处室、专2017.12 业组 诊改办 各责任部门 9 10 11 进行数据分析 阶段性总结各项工作、提出改进2018.1 措施、制定阶段性计划 撰写自我诊改报告、撰写年度诊改报告、年度质量报2018.1 年度质量报告 告 进行复核 开展校内复核;迎接国家复核 2018.3 2018.9 12 各责任部门
- 11 -
七、自我整改 (一)基础情况
为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教育部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整改工作。四川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制定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成立了省教学整改专家委员会,积极推进教学整改工作。
2008 年,学校灾后重建,由全国7667万元特殊党费援建,按照绵阳市职教攻坚战略部署,以“建新校、创省示、办知名职校”为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以来,学校依托省市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结合梓潼县职业教育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强内涵,提质量,实现了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信息化能力水平等多领域全方位的跨越提升。学校对行政事务、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育教学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对与制度相匹配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再造,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岗位要求,强化了过程管控,提升了工作实效,学校工作标准建设初具雏形,部门绩效评估、教师年度考核、班级常规管理等逐步实现量化并不断完善,搭建了各项工作布置、实施、督查、考核、反馈的基础链条。
目前,学校尚有几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全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有待增强,质量保证行为的自觉度和能动性有待提高,否则将制约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二是学校虽在规划目标、制度建设、标准建立、考核评价等方面完成了初步探索,但学校质量保证工作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学校个别专业虽通过了市级示范专业试点校验收,但信息化平台业务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对过程性数据的全面把控能力不足,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