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的;

⑥ 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密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①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②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③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④ 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受到破坏的; ⑤ 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4.2基本应急程序

公司发生事故达到四级响应标准时,立即启动本公司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尖山区环保局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双鸭山市人民政府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别、事故可能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内容。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进入预备状态,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发现事故的人员,必须立即切断与事故没有直接关系的一切通话,并通知当班值班领导;值班领导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按顺序通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技术部部长,立即到生产技术部集合,值班领导迅速组织成立本公司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行动预案,积极做好准备,组织本公司救护人员实行救援,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汇报,必要时请专业救护队救援。

各救援组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领取任务,待命的各小组要做好准备及战前检查工作。

首先应调查了解事故情况,由值班领导及技术专家对公司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事故区域情况进行介绍,按照预案制定的措施进行救援,并征求技术专家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其次从图纸上了解事故的范围,遇险人员分布,对环境影响的最大程度,进入事故发生区侦察和抢救遇险人员的路线,以及安全撤离点的位置等;再次是向事故发生现场的人员了解情况;最后是对事故发生区进行实地侦察,为制定作战方案提供第一手材料和可靠依据。 指挥员在指挥处理事故时,要善于抓住战机,尽量在事故初期阶段,选择突破点,搞活全局,使形势立即好转。

1、应急现场指挥办公室进入应急救援状态

应急指挥中心要积极了解掌握应急救援进展情况,污染事故发展动态,分析评估自身应急救援能力,并时刻保持与政府部门及环保部门联系。

2、指挥与协调

(1)最初应急反应组织 最初反应应急组织一般由当班值班负责人负责,并临时担任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应急行政级别,通知相关人员、部门和机构参加应急行动。同时公司其他部门分别担任最初反应组织的其他重要功能,直到规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代替他们。

(2)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全体人员到位后,公司应急总指挥应该启动应急预案所有要求的行动,包括启动全体应急反应组织。根据全体应急职责,各部门人员应为公司应急指挥提供建议并执行应急总指挥做出的决定,要求所有部门要配备足够人员,以便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专业人员。

第五章 事故报告与通告

5.1报告程序

5.1.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1、当企业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最早发现者和事故部门应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

2、生产技术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查清事故发生原因,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程序,通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3、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点,调度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危害,组织自救。

4、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对事故现场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分析,将监测情况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对污染情况作出评估;

5、当事故得到控制,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由事故调查组负责写出事故分析报告,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

5.1.2外部报告时限及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隐瞒不报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对属于较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要立即启动公司事故应急预案,需要请示支援的,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总指挥指令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组织职员协助工作,必要时由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赶赴现场,协助上级有关部门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如事故的性质小于上述事故,企业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做出事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