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指南 下载本文

本论题可以围绕法院调解的历史发展、现状、社会意义与政治意义、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题目自拟)

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

民事诉讼是以当事人为主体的活动,合理确立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裁判公正的关键环节。当事人的概念经历了从“利害关系当事人”到“程序意义当事人”的转变,标志着司法制度中更加强调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当事人基本问题的研究。本主题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运用诉权理论研究起诉条件、诉讼利益与适格当事人问题、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共同诉讼人问题等等。(题目自拟)

民事诉讼管辖问题研究

管辖是关于法院审理案件的权限分工问题。管辖是否妥当不仅涉及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问题,而且涉及当事人民事利益保护问题,因此民事诉讼法对管辖问题予以足够重视,法律规定比较细致,还有大量司法解释指导。其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协议管辖问题、专属管辖问题、管辖权异议问题、管辖权转移问题、恒定管辖规则等等,可以结合当事人的程序异议权、程序选择权等进行论证。(题目自拟)

人民陪审制研究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它是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举措,它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原因的制约,使得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着多种问题和不足。如何理解人民陪审制的理论基础,如何给人民陪审制定位,如何完善人民陪审制,如何保障人民陪审员行使参与审判的权力等等,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请结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探讨相关问题。(题目自拟)

家事诉讼制度研究

婚姻、亲子等涉及身份关系的诉讼程序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民事诉讼程序,也被许多国家称之为身份关系诉讼程序、家庭事件程序、人事诉讼程序等,在法律规范方面有许多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我国尚无有关家事诉讼的专门规定,有关研究也比较薄弱。本论题可以就家事诉讼的特征、家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取向、国外有关身份关系诉讼立法例比较研究、家事诉讼程序设计等等进行讨论。

法官释明权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方式规定了法官释明权,但对于法官如何行使释明权无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法官在民事诉讼中行使释明权时的作法不一,法官行使释明权的效果。可以围绕释明权的定义、释明权行使的原则、范围、行使方式、行使时机等进行讨论。

论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

审判公开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审判公开也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主要机制。如何理解审判公开、审判公开的制度表现、实践中在审判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审判公开与合议庭秘密评议是否矛盾、审判委员会讨论与审判公开是否矛盾、法官如何公开判决理由和心证过程等等问题均可以进行研究。(题目自拟)

33

审判委员会研究

我国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审判制度中的一大特色,它采取集体议事方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多数人意见作出决定,其决定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必须执行。审判委员会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现代司法理念影响、法官业务素质提高等原因,该制度对审判独立、审判公开、回避制度的落实等等方面的负面作用也被人们所批评,引发了该制度的存废之争。请结合实证资料,立足中国司法制度环境,就审判委员会问题进行探讨。(题目自拟)

集团诉讼问题研究

随着大量的群体性纠纷出现,利用集团诉讼形式保护合法权益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群体性纠纷,各国法律设计了集团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类似集团诉讼的代表人诉讼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暴露出立法上的不足。可以针对当前集团诉讼出现的问题,研究集团诉讼制度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司法解决纠纷的特点和局限性,提出构建我国集团诉讼的立法建议,也可以针对涉农群体纠纷、证券集团诉讼、环境保护集团诉讼、反垄断集团诉讼等具体纠纷进行研究。(题目自拟)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

民事裁判不公和民事裁判执行难、执行乱现象是近年来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对此进行监督,以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但由于立法上的不明确,造成了我国司法实务中的检法冲突问题,因此在肯定检察监督这一制度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完善以更好地发挥检察监督的职能。可以针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的检察监督、执行过程中的检察监督、检察监督的原则与限度等问题进行讨论。(题目自拟)

民事上诉制度重构

上诉,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对一审判决、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审终审,上诉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审终审制度中的第二审程序。上诉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包括上诉的终审审级太低,当事人审级利益保护不彻底,当事人反复申诉,导致终审不终、当事人用再审替代上诉,以及法律适用不统一等问题。重构我国的民事上诉制度建立在对上诉程序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资源分布的特点合理设计我国上诉程序的审级结构。论题的讨论还可以就上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范围与程序、二审程序中的调解、反诉等具体问题进行讨论。(题目自拟)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研究

供参考的题目如下:论刑事诉讼的结构;论刑事诉讼的职能;论检审关系;论侦检关系;论诉讼参与人范围的扩大与调整;论刑事诉讼法的目的;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论无罪推定原则;论刑事诉讼的终止;论刑事诉讼中的监督与制约;论刑事司法协助;等等。

刑事诉讼程序研究

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管辖制度的完善;回避制度的完善;强制措施的完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辩护制度的完善;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侦查措施的完善(辩认、监听及诱惑侦查立法);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简易程序的完善;再审程序的完善;涉外刑事诉讼程

34

序的构建;等等。

刑事辩护问题

刑事诉讼中的和解问题

推定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问题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不起诉的影响与对策

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现状与反思

死刑复核程序

改革的回顾与前瞻、死刑复核权回归最高法院的影响

公、检、法权力配置问题

【证据法学】

刑事证据研究

供参考的题目如下:论刑事诉讼的关联性;论刑事证据的证明力;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论电子证据;论口供;论翻供的原因与对策;论刑讯逼供的原因与对策;论沉默权;论拒证权;论证人不出庭的原因与对策;论证据展示;论证明对象;论证明要求;论证明责任;侦查人员出庭之我见;等等。

论无需证明的事项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把司法认知、法官的推定、预决的事实、公证事项等,确定为不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法官就可以直接认定的事项,即无需证明的事项。司法实践中,对无需证明事项规则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许多问题。本论题既可以从整体上对无需证明事项规则进行论述,也可以分别就司法认知、推定、预决的事实、公证事项等进行单项研究,包括其概念、构成、效力、反证规则等。建议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题目自拟)

论法官的自由心证

案件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法律不可能事先将所有案件需要的证据、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等问题一一规定下来。司法过程中,法官对证据的判断过程主要是一种自由心证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如何解读这条规定?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进行制度设计。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中的核心问题,举证责任分配的实质就是败诉风险的分配,因此,如何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是裁判是否公正的关键环节。本论题可以围绕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构建机理展开讨论,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案件类型(如医疗纠纷案件、特殊侵权纠纷案件、劳动争议案件、某种合同纠纷案件、共同侵权纠纷案件等等)的举证责任问

35

题进行探讨。(题目自拟)

证人证言制度研究

证人是指对案件事实有亲身感知的人。证人就其对案件事实的亲身感知向法庭所做的陈述是证人证言。证人证言的特征决定了其认定上的困难,法律上规定了证人出庭规则、交叉询问规则、证人意见排除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还针对证人这个诉讼主体设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证人证言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突出的问题包括证人资格不明确、证人证言的界定不科学、证人出庭难等等,以至于证人证言这种证据的利用率不高,被称为“准死亡的证据”。研究证人证言问题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构建证人证言规则体系问题,也可以从微观角度,研究证人出庭问题、证人意见排除规则问题、传闻证据规则问题、证人拒绝作证权问题、强制证人出庭问题等等。(题目自拟)

自认规则研究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的自认规则建立在当事人处分权原则之上,同时体现诉讼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即禁止反言。如何理解自认规则的构成要件、为什么自认规则不适用于有关身份关系的案件、如何认定默示的自认、为什么要严格限制自认的撤回、虚伪的自认有无效力等等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论证的。

【强制执行制度】

论执行权的性质

有关执行权性质的讨论涉及到执行程序和执行机构设置的基本问题,而关于执行权性质的讨论出现了许多分歧,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司法行政权说等等观点。这些讨论主要采用了“三权分立”的理论工具。而主要解决国家权力结构问题的三权分立理论是否适用于执行权性质的讨论是值得商榷的。关于执行权性质的讨论离不开对判决效力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本论题可以围绕执行权与判决效力之间的关系展开,着重分析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区别。

执行异议制度研究

执行异议是执行救济的一种主要途径,是执行权制约机制的核心部分。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异议制度作了重要修改,体现审执分离和执行权制约的基本原理。修改后的执行异议分为程序异议与实体异议,分别规定了处理方式。对执行异议制度的研究可以围绕如何理解审执分离、执行权制约机制构建、执行异议处理程序、执行异议之诉等问题展开。(自拟题目)

刑事强制措施的改革

(可选某一种进行研究)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