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 )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2、四年一班第一小组口算比赛成绩

要想知道男生的口算成绩好,还是女生的口算成绩好,应该怎么办?

3、下面是小明的期中考试成绩单,但数学成绩被墨汁弄得看不见了 你能帮他算出数学成绩吗?

4、联系课前四(1)与四(2)男生平均身高以及全国10岁男孩的平

均身高对比,普及锻炼的重要性。

四、探究结果 ,回顾小结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加强对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1:可以利用移多补少法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列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男生队 女生队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平均分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问题等较为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因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中学会数学思考,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四(1)班男生和四(2)班男生的身高比较中引出平均身高这一平均数。接着通过对例

1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不是每个学生实际收集的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平均数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数,并不一定真实存在。接着通过一道判断题引出例2,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两队的平均踢毽个数比较中让学生明确: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它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这里我通过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理解得更直观。最后练习设计上,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对于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还是会出现几个数相加就除以几的现象,所有在第一道判断题中,很多同学会直接用四个季度的用水量除以4求出平均数,但题目却是求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在这当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份数和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接下去第2道练习巩固了今天学习的2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数量较小及较集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更简便,在数量较散的情况下我们就用列算式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观察统计表对比学生的成绩和平均成绩中,强调口算的重要性以及平均数为我们的学习带来的重要指导作用。在最后的数据调查比较四(1)男生和四(2)班男生的平均身高以及中、日、韩三国20岁男性平均身高对比中渗透了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课改提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在整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也比较注重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入地践行课改要求,教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