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空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

1、提出问题,感知平均数据

师:昨天升旗时老师突然有一个问题,我想比较四年(1)班男生和四年(2)班男生,哪个班男生的身高更高一些,应该怎么比?(师:你有办法,说说看)(那是想求?谁来说?)

生:比较平均身高(师:他提到一个词,谁听清楚了?说) 生:平均身高

2、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像平均身高这样的词在统计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数,谁还

知道其它的平均数?

生:平均成绩、平均分数、平均价钱…… 3、引出课题《平均数》

师: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板题)关于平均数,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呢? 生:什么叫平均数呢?平均数怎么求?(师:还有呢?还有吗?来,说)平均数需要注意什么?我们以前学习过分数,平均数跟分数有关系吗?平均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师:同学们太棒了,看到这样一个课题引发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一)、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那通常情况下研究问题要从简单的例子开始,我这里就有一个。这是学校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生: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

师:真细心,通过观察她知道了每个人收集的水瓶情况。还有没有要说的?

生:小红比小兰多了2个

师:太棒了,他通过比较又发现了新信息,还有呢? 生:小亮收集最少,小明收集最多。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样一幅简单的图我们获取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和平均数有关的问题吗? 生:它们的平均数是几?

师: 谁懂他的意思,把他的问题再重新描述一遍。 生: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水瓶? 师:谁来把这个问题再读一遍? 生: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水瓶?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大家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开始。

2、学生探究,师巡视。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好多同学都已经想到了方法,那现在小组3个人交流想到的方法。 师: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同学们出现了2种不同的方法。 (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后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 (2)、列式计算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14+12+11+15)÷4=52÷4=13(个)。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

(3)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那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4)课堂练习:判断1, 判断2 (二)、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由判断2引出例题2(课件出示例2 ------踢毽比赛)现在老师

想请你们当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并说说你的理由。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学生探究,把理由写在纸上 2、全班交流

预设一:学生比较总数

男生:19+15+16+20+15=85(个) 女生:18+20+19+19=76(个)

因为:85>76,所以男生成绩比女生好。

预设二: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不相等,用总数比较不公平。应该用平均数来表示各队的整体水平。

3、出示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理解人数不同的两组数据利用平均数进行比较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请生讲解。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我把2队的成绩用2幅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现在我们通过这2幅图做认真观察。在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列式计算平均数

师:那怎样列式解答呢?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18+17)÷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单位:吨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季度

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35 24 1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