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和差问题教案 下载本文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由题意有:AE=2CD,EB=FD,AB=3×CF

AB=AE+EB=2×(CF+FD)+FD=2×CF+3×FD CF=3×FD

所以CD=CF+FD=3×FD+FD=4FD 所以AB=3×CF=3×3×FD=9FD

又AB+CD=91,而且FD=91÷(4+9)=7 所以AB=9×7=63,CD=91-63=28 即爸爸63岁,女儿28岁.

13. 由题意可知,AB=2CF,EB=FD,AE=CD, AB=AE+EB=CD+FD=(CF+FD)+FD=CF+2FD

E B 乙现在年龄 A

D 甲现在年龄 C

F 当甲是乙的年龄一半

因为AB=2CF,所以CF=2FD AB=4FD,CD=CF+FD=3FD. AB+CD=63,所以FD=63÷7=9 AB=4×9=36,CD=3×9=27 甲是27岁,乙是36岁.

14. 由二人的年龄和加上10岁恰是儿子年龄的(3+1)倍,可以算出儿子的年龄及父亲的年龄,也可以算出二人的年龄差,几年前的倍数差得出几年前儿子的年龄, 儿子的年龄:(66+10)÷(3+1)=19(岁) 父亲的年龄:19×3-10=47(岁) 二人年龄差:47-19=28(岁)

几年前儿子年龄:28÷(5-1)=7(岁) 几年前:19-7=12(年)

第五讲 鸡兔同笼问题

1、鸡兔同笼,共有头100个,足316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316÷2-100=58 鸡:100-58=42

2、小明花4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3角5分,明信片每张2角5分。问: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

3角5分:(4-0.25×14)÷(0.35-0.25)=5 2角5分:14-5=9

3、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92只。鸡兔各几只?

25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100-92÷2)=4 鸡:(100-4×4)÷(2+4)=14 兔:14+4=18

4、100个馒头100个和尚吃,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大和尚:100÷(3+1)=25 小和尚:25×3=75

5、3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9角9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5分:(99-2×30)÷(5-2)=13 2分:30-13=17

6、有2角、5角和1元的人民币20张,共计12元,三种票子各多少张? 2角的是5的倍数。

2角5张。20-5=15张 12-0.2×5=11元

5角:(1×15-11)÷(1-0.5)=8 1元:15-8=7

7、班主任老师带五年级二班50名学生去栽树,张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两棵,总共栽树120棵。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120-5=115 女生:(50×3-115)÷(3-2)=35 男生:50-35=15

8、100名师生绿化校园,老师每人栽3棵树,学生每两人栽1棵树,总共栽树100棵,求老师和学生各栽树多少棵?

(2×100-100)÷(3-1/2)=80名 学生:80÷2=40棵 老师: 100-40=60棵 9、80本语文书和100本数学书总价相等。已知每本语文书比每本数学书贵5分,语文书和数学书的单价各是多少?

数学书:0.05×80÷(100-80)=0.2 语文书:0.2+0.05=0.25

反比例方法: 语文书和数学书的单价比是: 100:80=5:4 5÷(5-4)×5=25分 25-5=20分

10、搬运100只玻璃瓶,规定搬一只得搬运费3分,但打破一只要赔5分。运完后共得运费2.60元,搬运中打破了几只玻璃瓶?

(3×100-260)÷(3+5)=5

11、一个运输队包运10000只瓶子,每100只可得运费1元5角,如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2角。这个队共得运费146元5角6分,损坏了几只瓶子?

1.5÷100=0.015 (10000×0.015-146.56)÷(0.015+0.2)=16

12、某小学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15道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明共得72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15-(8×15-72)÷(8+4)=11

13、清风小学三名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共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3分。这3名同学都回答了所有的题。成绩分别是87分、74分和9分。他们一共答对了多少题?

10×3-[10×10×3-(87+74+9)]÷(10+3)=20

14、鸡、兔同笼,兔比鸡少15只,脚数共有282只,问:鸡、兔 各几只? 兔:(282-15×2)÷(2+4)=42 鸡:42+15=57

15、鸡、兔同笼,兔比鸡多15只,脚数共有228只,问:鸡、兔各几只? 鸡:(228-15×4)÷(2+4)=28 兔:28+15=43

16、一只螃蟹有10只脚;一只蜻蜓有6只脚,两对翅膀;一只螳螂有6只脚,一对翅膀。现有螃蟹、晴蜓、螳螂共37只,合计有脚250只,翅膀52对。求螃蟹、晴蜓、螳螂各有多少只?

螃蟹:(250-37×6)÷(10-6)=7 37-7=30 蜻蜓:(52-30×1)÷(2-1)=22 螳螂:30-22=8

26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17、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段长2136米的公路,先由甲队以每天30米的速度修了若干天,然后再由乙队接着修,每天修42米,两队共用60天修完这段路。问:两队各修了多少天?

甲:(42×60-2136)÷(42-30)=32 乙:60-32=28

18、买单价为2元、3元、5元的图片65张,共花去240元,已知单价5元的图片张数是2元张数的2倍,三种图片各买了多少张?

(2+5×2)÷(1+2)=4元 3元: (65×4-240)÷(4-3)=20 2元:(65-20) ÷(1+2)=15 5元:15×2=30

19、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子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一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一只小猴每天摘桃5个,又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问:小猴有几只?

(10+8)÷2=9个 38+4=42只 266+4×10=306只

小猴:(9×42-306)÷(9-5)=18 公猴:(38-18-4)÷2=8 母猴:8+4=12 20、传说九头鸟有九头一尾,九尾鸟有九尾一头.现有头580个,有尾900条,问两种鸟各有多少只?

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问题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名题,在上海教材中被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但在二年级学“列表枚举法”时学生已初步接触过这个问题,有的三年级学生在外面补课时已经会套用“假设法”的解题模式,有的则从家长那里学会了用方程解答.有趣的是,数据较小时,一年级学生用“画图法”也能解决这种问题.这就是四年级学生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现实”——一锅不折不扣的“夹生饭”.

笔者尝试以“课程实施三放三收”的策略引导学生走进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一起来烧烧这锅“夹生饭”.

一、一放一收:呈现“原生态” 1.重心下移:呈现“原生态”

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了一只陶瓷储蓄罐,轻轻一摇,里面的硬币哗哗作响. 师:储蓄罐里有2分硬币和5分硬币共8枚,每种硬币各几枚?(PPT呈现) 生:这道题有好几种可能,好象缺少条件. 师:要补上什么条件?

生:要知道储蓄罐里一共有多少钱.

师:好的,现在补上“一共有3角4分钱”,能做吗? (学生有的沉思,有的动笔写写算算,有的则一脸茫然.)

师:这类问题,早在1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一本叫《孙子算经》的书中就有专门的记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古代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

PPT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2足.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学生似乎被点醒,有的若有所思,有的若有所悟,有的则依然沉默.)

【设计意图:储蓄罐里的“硬币问题”学生也许陌生,但这只是一个悬念,一个引子;而似曾相识的古代名题对部分学生则是某种点拨与唤醒,能初步激活部分学生的学习经验,找到思考问题的起点.】

2.重心下移:让“差异”成为资源 师:脚为什么比头多呀?

生:因为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师:鸡和兔的只数都是未知的.想一想,怎么办?有困难的也可以同桌商量商量,再动

27

Abc暑期奥数班课程安排

笔试试看.

巡视发现,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解法. (1)有的学生通过列表枚举,找到了答案.

(2)也有学生列出了算式: (22-8×2)÷(4-2)=3(只),8-3=5(只)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假设8只全部是鸡,应该是16条腿,比题目里告诉我们的少了6条,每少2条腿,说明有一只兔被当成了鸡??

(能说得清道理的只是数学上的少数尖子,不少学生还是半懂不懂的.)

师:其实,这道题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也会做,他们用的是“画图的方法”.(PPT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谁能说说一年级同学是怎么想的?

(原本半懂不懂的学生从直观的画图过程中明白了算理)

生:一年级同学也是先假设8只全部是鸡,画上16条腿,再把多出来的6条腿添给三只鸡,就变成了三只兔.

师: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方法不同,但结果都是5只鸡和3只兔. 生:都用到了假设法. 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图画法”,比算式好懂,列表比较麻烦.

生:但“图画法”也有麻烦的时候,如果是800只脚呢?还是假设法比较好. ??

【设计意图:“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国语·郑语》.如同植物的多样性能让杂花生树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原生态地呈现的各种方法成为一种教育资源,这些方法相互验证,相互启迪,往往能进一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 3.重心下移:聚焦困惑,突破难点

师:明明假设的是鸡,怎么求出来的却是兔呢?

(学生一时难以回答,片刻沉静后,学生从PPT上的画图法中找到了解释) 生:因为,假设全是鸡,少算的6条腿都是“兔腿”.

生:把少算的6条兔腿换回去,就变成了兔子.所以,假设全是鸡,求出来的是兔子. 生:反过来,如果假设全是兔,求出来的是鸡. 【设计意图:为什么明明假设的是鸡,求出来的却是兔子?这历来是不少学生在理解上的一大困惑.所以,贴近学生理解上的这个难点,聚焦并放大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切实突破难点.】 二、二放二收:激活“创生态” 1.关口前移:激活“创生态” 师: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都是我们现代人的解法,我们的老祖宗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PPT出示古人的解法:脚数÷2-头数=兔数,头数-兔数=鸡数.

师:古人的方法对不对呢?大家不妨用古人的方法验证一下上面这道题. 生(兴奋地):对的,对的,也是5只鸡,3只兔.比我们的假设法方便多了. 师:但古人是怎样想的呢?能不能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去问问?(生皆笑)

生:老师,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古人用的是“抬足法”.就是让所有的鸡都抬起一条腿——“金鸡独立”,让所有的兔子都抬起前腿——“玉兔拜月”.这样,腿的总数就除以2.那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