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7酸和碱无答案 下载本文

⑤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⑥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分子(即H+OH===H2O)

(2)中和反应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无色酚酞试液,它与碱显示的颜色明显,变化的界线清晰,当碱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与酸反应时,到了临界点(pH=7)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另一种指示剂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与紫色颜色接近,当碱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与酸反应时,到了临界(pH=7)颜色由蓝色变为紫色,变红的界线不清晰,无法判断是否为恰好反应。

(3)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

①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此时pH>7,如图中的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②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至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无色为止,此时恰好中和,pH=7,如图中的B点,溶液的溶质是NaCl。

③继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此时盐酸过量,pH<7,如图中的C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HCl。 设问:向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pH值曲线将如何变化,当pH<7时(不包括起点)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当pH>7时,溶液中的溶质又是什么?

简答及分析:pH值曲线变化如图。判断反应过程中溶质的变化,从反应物的用量考虑pH<7时,氢氧化钠的用量不足,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NaCl,pH>7时,氢氧化钠的用量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

④检验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过量的方法:

酸过量:a.加入Na2CO3、锌粒等,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测定pH值,是否pH<7。

碱过量:a.滴入无色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测定pH值,是否pH>7。

,中考重难点突破)

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

【例1】(2015杭州中考)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 ) A.食醋 B.柠檬汁

教育资源 C.糖水 D.肥皂水

【解析】 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食醋和柠檬汁都是酸性溶液,而糖水呈中性,只有肥皂水是碱性的,因此选D。

【思路指导】熟悉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所显示的颜色,是解题的关键。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如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是盐。

1.(2014巴中中考)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

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例2】(2014衡阳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解析】 甲图中浓H2SO4有脱水性,将火柴梗中氢、氧以水的组成比脱出,剩下的是碳元素,现象明显变黑。乙中硫酸铜能与铁丝反应生成铜,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现象明显。丙中铁在水中易生锈,水面处部分生锈,现象明显。丁中,红色石蕊试纸,本身红色又处于干燥状态,颜色不发生变化,无明显现象。故选D。

2.小刚同学制取了氢气,但是氢气中含有水分,他想要得到纯净的氢气,你可以建议他用下列哪

种物质除去水分( )

A.稀盐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稀硫酸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例3】(2015日照中考)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教育资源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解析】 由于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呼出的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容器内气压降低,因此现象是A处上升,B处下降。故选C。

3.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

①H2 ②O2 ③CO2 ④SO2 ⑤CH4 ⑥NH3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

【例4】(2014兰州中考)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pH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解析】 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人体唾液pH介于微酸和微碱之间,不一定显酸性,A错误;人体胆汁的pH大于7,显碱性,B正确;人体胰液的pH大于7,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错误;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D错误。故选B。

4.向盛有1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象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

唾液 胆汁 胰液 6.6~7.1 7.1~7.3 7.5~8.0 ,A) ,B)

教育资源 ,C) ,D)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例5】(2014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可知①③④均是中和反应;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D。

5.(2015张掖中考)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

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