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下载本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故A符合实际; B、家用电冰箱的功率约220W,其正常工作的电流??=

????

=

220??220??

=1??,不会达到5A,

故B不符合实际;

C、我国提供给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故C不符合实际;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变化幅度不大,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根据对家庭电路电压、干电池电压的了解进行判断;同时,应对家用电冰箱工作时的电流和人体的温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熟知常见的几个电压值,包括家庭电路的电压、干电池的电压等,并能根据经验或利用相关公式对电路中的电流和温度进行粗略的估测。 2.【答案】D

【解析】解:A“白气”是壶口喷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铸成零件,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凌融化,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什么物态变化形成的,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冬季,室内温度较高,而玻璃窗的温度较低,室内玻璃窗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若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还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都会附着在玻璃的内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4.【答案】D

【解析】解:当气温骤降时,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5.【答案】C

【解析】解:A、用火种引燃木柴的过程是热传递;钻木取火的本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

B、木柴燃烧的过程,本质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

C、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锅能向酒料传递热量,是因为锅的温度高于酒

第9页,共20页

料的温度。故C正确;

D、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酒料受热均匀,同时避免粘锅。故D错误。 故选:C。

(1)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燃料燃烧实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对加热物体进行搅拌,可以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同时也能避免物体粘连。 此题考查了燃料燃烧的本质、改变内能的方法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6.【答案】C

【解析】解:A、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即发生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其它物体对它做功造成的,故B错误; C、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其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其也可能表现在体积的变化上,即不一定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解答本题需掌握:(1)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晶体熔化、凝固以及液体沸腾过程温度不变的特点;(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也进行了检测。 7.【答案】C

【解析】解:

A、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身体与滑梯接触部分感觉发热,是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电热水壶烧水时,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利用高温高压燃气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D、下压活塞时,活塞对封闭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通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通常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和应用。把握不同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汽化和升华都需要吸收热量; 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②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

A.干冰在常温常压下很容易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在运输车上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品降温不合适,故A错误;

第10页,共20页

B.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把食材放在冰块上,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B正确;

C.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汽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故C错误;

D.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的是冷凝剂汽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解:

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与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其温度变化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C

【解析】解:A、霜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桂花飘香是桂花分子运动,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C。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分子运动,改变内能的方式是一道综合题。 11.【答案】A

【解析】解:A、体温计里面装的液体是水银,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故A正确;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错误;

C、电冰箱内液态制冷剂在汽化时吸热,即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达到降温致冷的目的,然后再液化放热使制冷剂变为液态,所以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故D错误。 故选:A。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

(2)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散热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进行吸热放热来降低冰箱内的温度的;

(4)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一些设备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值得我们

第11页,共20页

关注。

12.【答案】D

【解析】解:经分析可知,两个灯泡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前门开关控制红灯,后门开关控制绿灯,电铃接在干路中,由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绿灯亮,表示人在后门按开关,红灯亮表示前门人在前门按开关;说明两灯互不影响,即为并联关系,且后门的控制开关与绿灯在同一支路,前门的控制开关与红灯在同一支路,均为串联关系。

根据题意得出两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

A、电流表与灯泡并联,闭合开关会形成电源短路,故A错; B、电压表与灯泡并联,但正负接线柱接反,故B错;

C、两灯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并且正负接线柱正确,故C正确; D、两灯并联,电压表与灯并联,但正负接线柱接反,故D错。 故选:C。

(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流必须从仪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本题考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属于基础题。 14.【答案】B

【解析】解:当闭合开关??1和??2后,电铃被??2短路,为灯泡的基本电路,因此电铃不响,小灯泡发光。 故选:B。

两灯泡串联,开关??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2与电铃并联;根据短路的特点进行分析。 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并且会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 15.【答案】C

【解析】解:A、只闭合开关??1,电流的路径是:电源正极→??2→??1→负极,故灯??2发光,不符合题意; B、只闭合开关??2,电流的路径是:电源正极→??2→??2→??1→负极,故两个灯泡串联,不符合题意;

C、当开关??1、??2、??3都闭合时,形成电源短路,是不允许的,符合题意;

D、闭合开关??1、??3两个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开始分支,一路经过??3、??1,另一路经过??2、??1,然后两路共同回到电源负极,故两个灯泡并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另一种是并联,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独立工作。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电路的三种状态和开关的通断分析电路图的能力。这也是分析分析电路图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能在实验操作中用导线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是检修电路的基础。 由图可知两灯的连接方式,根据接入导线后灯泡的亮暗判断电路故障。

第12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