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期施工工序作业控制要点
卡片编码:桥111 上道工序: 序号 1 工序 气温 控制 配合比 设计和 原材料 控制 热工 计算 原材料 加热 混凝土 拌制 混凝土 运输 作业控制要点 当连续3d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底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 施工处理。 冬季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坍落度。当混凝土掺用防冻 剂时,其试配强度应较设计轻度提高一个等级。 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施工前应进行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 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 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 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搅拌前及停止 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当环境温度低 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暖。混凝土浇注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20cm。 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间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注混凝土。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混凝土未达到抗冻强度前均不得受冻。气温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采用蒸汽养护时,蒸养棚应密闭保温,不宜使用帆布等简易覆盖保温材料。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模板拆除除达到必要的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2 3 4 5 6 7 混凝土 浇筑 8 自然 养护 9 蒸汽 养护 10 拆模 下道工序:
13
混凝土夏期施工工序作业控制要点
卡片编码:桥112 上道工序: 序号 1 工序 气温 控制 配合比 设计和 原材料 控制 混凝土 搅拌 混凝土 运输 混凝土 浇筑 作业控制要点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按夏季混凝土施工处理。 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剂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40℃,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取低温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混凝土宜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早晚或夜间拌制。 混凝土设备应设防晒设备,运输时间应缩短。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 进行洒水降温。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湿润,浇筑宜连续进行。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加快,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注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并增加洒水次数。 2 3 4 5 6 养护 下道工序:
14
预应力工序作业控制要点
卡片编码:桥113 上道工序:混凝土 序号 工序 作业控制要点 应设置张拉专用工作平台,平台应有防护屏障,张拉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为员进入。张拉时,千斤顶后面和油管接头部位附近不得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保持清洁。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受雨水或养护用水浇淋。钢绞线、锚具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检验状态须标识清楚,防止用错。张拉千斤顶和油泵要匹配,且在规定的有效标定使用期内,张拉用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0级。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不得超过一周 1 施工 准备 2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为孔道的实际长度+工作锚厚度×2+限位板的有效高度×钢绞线 2+油顶高度×2+工具锚厚度×2+200mm之和下料,其误差为±30mm;下料时,下料 采用锯轮片加工 钢绞线穿束前,清除预应力孔道内的杂物及积水。穿束必须在混凝土养护结束进行,防止钢绞线锈蚀。编束时每隔1~1.5m绑扎铁线,编扎成束、顺直;编束后的钢绞线按编号分类存放 清除锚具下支承垫板上的灰浆,孔口锚下垫板不垂直度大于1°时,用垫板垫平,防止切断钢绞线 3 穿束 4 5 锚具 初张拉 初张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初张拉 终张拉: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张拉必须保证两端同步并符合张拉顺序、预留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钢束伸长量两端长量相差最大不得超过10%,钢绞线回缩量小于6mm/端,锚固终张拉 后夹片外露量≤3mm,夹片错牙量≤2mm,每孔(跨)梁的滑丝和断丝总数量,断丝及滑丝数量不应超过预应力钢丝总数的0.5%,并不应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同一束钢绞线重复张拉次数不大于3次终张拉完毕,24h后经观察确认无滑丝现象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 下道工序:管道压浆
15
陆上钻孔工序作业控制要点
卡片编码:桥201 上道工序:技术交底 序号 1 工序 场地 平整 护筒 埋设 钻机 安装 地质 核查 作业控制要点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可用枕木或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或围堰法施工,筑岛面积应依据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决定。 护筒坚实不漏水,护筒内径应比钻头大约20cm(旋转钻)、40cm(冲击钻),护筒顶面宜高出地下水位2m,并高出地面0.5m。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 安装钻机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修,维修,底架应平整,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或钻杆中心和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钻孔前按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机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泥浆原料宜选用优质黏土,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膨润土造浆。可在泥浆中掺入烧碱或碳酸钠等添加剂,其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正循环旋挖钻机、冲击钻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黏土1.3、大漂石及卵石层1.4、岩石1.2;反循环旋挖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黏度:一般地层为16~22s,松散易坍地层为19~28s。含砂率不小于95%。PH值应大于6.5。在冲击钻取渣时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钻孔过程中做好钻孔记录,经常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钻孔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应将钻头提出孔外,孔口应加盖。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孔型和倾斜度进行检查。 2 3 4 5 泥浆 制备 6 钻进 7 终孔 检查 下道工序: 钢筋笼安装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