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程延园第二版复习资料资料(16章齐全) 下载本文

^.

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恃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采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有明显的横向特征,这类工会可以细分为三种:

1.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2.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19世纪末出现的“新工会主义”。 3.白领工会。属于职业协会。 (二)行业工会 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职业。有明显的纵向特征,行业工会也可以细分为两种:

1.垄断性行业工会。吸收一个行业的所有雇员,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垄断力量。 2.单一性行业工会。 (三)总工会

总工会:的组织原则就是对会员募集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行业因素。这里所说的总工会是在职业工会或行业工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逐渐形成的。 三、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职业工会时期、行业工会时期和总工会时期。 1,职业工会时期(18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特征是:(1)在性质上都是同行工会。(2)在范围上都是地方工会。(3)寿命都很短暂。(4)经济影响力比较小。 如: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

2,行业工会时期(20世纪30至50年代)

劳工联合会本质上还是职业工会的联合,他们只吸收有技术的工人,排斥没有技术的工人。 如:美国产业工人联合会

3,总工会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总工会是在职业工会与行业工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如:美国劳联-产联

第五章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一,为什么组建工会

(一)基于工作和工作条件的解释 1,疏远理论

A,雇员对工作本身感到疏远。即雇员寻求集体行为是为了减轻和避免疏远感,疏远感产生于制造业中机械的广泛使用。雇员意识到他们的共同境况,阶级意识使他们共同加入某一工会或参与集体行为以改善

其工作状况。当雇员生产的产品被立即从身边取走时,当机器占据统治地位、依靠双手劳动与依靠大脑工作彼此分离时,当工作使人非常疲倦,竞争非常激烈使雇员不能彼此互信时,同事之间就会变得疏远。

B,对工作的某个方面感到不满。雇员对工作场所的实际环境、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感到不满。雇员的不满,工会的有效性以及雇员对工会的态度是影响雇员加入工会的主要因素。 雇员对工作的不满时他们加入工会的最主要原因。 2,忧患意识理论——对工作安全的需要。

波尔曼《劳工运动理论》中指出,雇员被吸引加入工会是因为这样一种假设:工会将保护他们的工作。许多雇员,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强烈的认为他们的工作机会有限,由此产生了忧患意识,认为工作是很难获得和保持的。 工会对许多关注工作安全的雇员是富有吸引力的,不管其技能或者工作级别怎样。 (二)基于雇员背景和需求的解释

雇员以前的工会经历能够强烈影响其对工会的态度以及是否决定加入工会。

有工会经历和背景的雇员通常是工会会员,会投票支持工会;反之,支持的可能较小。

工会通过提供一种提高身份认同感和维持自尊的方式,潜在地满足工会成员的需要;对身份的需要;对于属于某个有目的的、有用的和创造性的群体的需要。

工会组织运动成功与否,雇员的某些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1) 年轻雇员更可能在投票选举中支持工会组织。 2) 黑人与妇女曾遭遇就业歧视,是工会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3) 蓝领雇员更易接受工会化。 4)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雇员在支持工会的倾向方面无显著差别。 5) 对企业忠诚度高的雇员更倾向于支持工会。 二,如何组建工会 (一) 工会的组织策略

进行一系列的竞选活动,若工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启用有经验的组织者,最大限度使所有雇员都参与,工会组织运动就可能成功。

工会主要通过三种有效方式来影响雇员投票支持工会:努力向雇员灌输工会的好处;说服雇员投票支持工会化,对管理方在工会组建运动期间做出的陈述和主张进行反击;支持雇员的个人和集体行为。 (二) 雇员的集体凝聚力

凝聚力是团结一致的程度和个人对所在群体所持的积极态度,是反映集体对其成员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集体凝聚力越强,工会组织运动就容易获得成功。工会支持者的存在,有助于雇员形成集体凝聚力。 (三) 管理方的反工会化措施

如果管理方实施强硬的反工会化战略,则工会在授权选举中落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第五章 第三节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

一、工会的职能 (一)经济职能

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会通过优化组合工资水平与就业人数,实现效用最大化。 工会在谋求提高会员工资水平的同时,应考虑失业效应。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第一,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

第二,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工会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失业效应代来的消极影响: 1)游说政府部门,主张提高关税或降低进口配额。

2)采取一致行动,在同行业内一次性同时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3)开展宣传活动,鼓励消费者购买工会化企业的产品。

4)订立就业保障条款,限制管理方采用节约劳动的技术和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工会的目标是是会员的经济收入最大化。这取决于会员是否愿意参加罢工,而会员是否愿意参加罢工又取决于其就业公平感实现与否。工会一个重要经济职能是努力实现会员的公平待遇要求,包括工作负担、晋升与裁员制度等方面。 (二)民主职能

正统多元主义特别强调工会的民主职能,认为工会的角色应该将民主原则引入劳动关系,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工会的民主职能具体体现为:

1.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2.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3.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4.与企业组织相比,工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职权的指向是自下而上而不是白上而下。

5.工会作为一个民主机构,有自己的章程、代表大会及领导选举制度,从而保证雇员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三)整合职能

多元主义、激进主义与管理主义都指出工会具有整合职能。

从个人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工会有助于员工发挥其才能。工会鼓励雇员参与组织的各项决策: 1)工会的内部行政体系鼓励会员参加支部活动;

2)集体谈判制度为会员提供直接与管理方进行谈判的机会,使雇员可以参与订立集体协议条款。 3)工会的整合职能还体现在它是实现高绩效管理的重要渠道。 (四)社会民主职能

工会不仅要求改善薪酬结构,而且主张消除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工资不平等。 工会的社会民主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工会:应该通过集体谈判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工资水平,并改善他们的就业条件。 2.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经济与社会改革减少社会不公正,保护弱势群体。 3.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它与妇女组织、环保组织以及教会都保持密切联系。 (五)阶级革命职能

虽然历史上激进主义强调工会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灵要的力量,但是,工会的这一职能正在逐渐弱化。工会阶级革命分为:工团主义和社会主义。

二、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 (一)工会的职能分类

从职能角度出发,可以将工会分为以下三类:

1.工联工会:唯一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

2.福利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经济利益与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 3.政治工会:认为工会差别是社会政治差别之一,主张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维护会员利益。 (二)工会的职能分析 1,工会性的概念

“工会性”,是指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判断一个工会的工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第一,该组织为成员谋取利益的能力及其意愿;第二,,该组织对工会运动的认同。工会具备的要素越多,说明其工会性越强。 2,两种分析框架

关于工会性的分析,有两种分析框架:一是阶级意识法,是地位意识法。 1).阶级意识法

这种分析方法在20世纪受到普遍批评。

首先,白领工会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

其次,蓝领与白领的差别正在缩小甚至已经模糊,因而很难再根据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权力等因素来划分阶级。 最后,工会代表部分雇员利益而不是整体工人阶级利益;相反,工会已成为资本主义合作机制的一方。 2).地位意识法

着重研究社会分层导致的地位意识。白领雇员感到被相对剥夺时才会组建工会。 三,工会的行为方式——“韦布五分法”

1,互保互助。向成员提供各种福利,包括医疗、教育、娱乐、住房等方面。

2,集体谈判。工会与雇主交涉、协商,确定薪酬等,是工会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 3,劳动立法。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的执行。

^.

4,直接行动。工会采用罢工、罢市与强制战术等方式维护会员利益。

5,政治行动。特点是:不仅维护会员利益,且有利于整个工人阶级利益。行动:1)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压,使其颁布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或条例。2)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第五章 第四节工会的组织结构

一、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

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把效率与民主相结合。 二、地方工会

(一)地方工会的组织机构

1,地方工会干部2,工会代表3,会员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二)地方工会的作用:向全国性工会反映会员的要求和利益。监督集体协议的执行。 三,全国性工会

(一)全国性工会的组织结构

1,全国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2,执行委员会3,主席4,其他职员 (二)全国性工会的作用:

1,策划工会组织运动。2,举行集体谈判。3,为地方工会提供援助。

第五章 第五节劳资合作策略

一、劳资合作框架 劳资合作:是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是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劳资合作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组织经营的整体责任属于资方与劳方共同承担; 2)劳资合作须借助员工参与才能实现;

3)劳资双方将对抗的相对力量,转化为组织的总力量; 4)劳资合作所带来的成果应公平分享。 劳资合作的条件:

1)建立互助互信,具有荣辱与共的观念,重视企业长期营运目标;2)人性的相互尊重; 3)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4)利润分享及符合国家劳动法律。 (一)劳动关系的形态:对抗——休战——和睦相处——合作 劳资合作是劳动关系的最高级形态。 (二)劳资合作的得与失

劳资合作有助于减少劳动冲突,增进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沟通,使工会与管理方建立伙伴关系。双赢的局面有利于鼓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雇员则获得更大的就业保障和更好的就业条件。

劳资合作必然要求双方作出让步。工会可能丧失雇员支持;削弱工会集体谈判力量。管理方也必须放弃许多权力。 (三)劳资合作模型

劳资合作的强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工会与管理方的力量,劳资合作方式,组织约束。 二、促进劳资合作的方式

劳资合作的最主要目标:在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绩效,双方共同把企业经营的“饼”做大,从而满足双方的需求。 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与集体收益分享计划属于收益分享计划,雇主以生产率为标杆,给超过目标生产率的雇员提供现金奖励。这三种计划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组织有明确的生产率目标;

2)奖励分配以团体为单位,这个团体可以是某个独立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组织; 3)鼓励员工提建议,削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 4)奖金计发公式直接与生产率的提高挂钩。

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作再设计、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等计划属于非收益分享计划。

劳资合作方式比较分析 收益分享计划 非收益分享计划 斯坎隆计划 拉克计划 集体收质量圈 劳资联合委员工作生活质量自我管理的工作益分享会 计划 团队 计划 主要目标 节约成本; 改善劳动关提高心理和工提高生产率;减管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质量 系;增进沟通 作满意度 理层次 雇员参与 一个甄选委员一个甄选委员奖金委一个甄选委多个调查委员筹划指导委员自主安排工作任会;多个生产委会;有时有一个员会 员会;多个会 会 务,选择生产方式 员会 生产委员会 质量圈 高层管理直接参与奖金协调员 无 协调员 委员会成员 委员会成员 沟通,处理问题 者角色 委员会 工会角色 协商条款,甄选协商条款,甄选协商条默许 积极的成员 协商条款,甄选职务设计被列为委员会成员 委员会成员 款 委员会成员 集体谈判内容 (一)斯坎隆计划 现在的斯坎隆计划的要点包括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与降低成本相联系的奖金、生产委员会和审查委员会四个方面。 斯坎隆计划的目的是使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同步化。 最突出特征是:有效的员工参与。强调参与管理哲学。

^.

斯坎隆计划的员工参与机制,包括两层建议委员会:生产委员会,审查委员会。

宗旨是:降低企业劳动成本而不影响员工积极性。确定了劳动成本标准和产品销售的比率(SVOP)斯坎隆计划在降低成本和促进劳资合作方面获得很大成功。其成功需要三个条件: (1)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通常少于1000人); (2)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

(3)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尤其在计划的实施阶段。 (二)拉克计划

拉克计划与斯坎隆计划非常类似,都是通过雇员提供合理化建议来削减生产成本,并与雇员共同分享由此产生的财务收益。两种计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雇员参与程度和奖金计发办法两个方面。

拉克计划的雇员参与程度不及斯坎隆计划。多数拉克计划只有一个审查委员会,而没有在工作场所基层内部建立生产委员会。 拉克计划目标生产率的确定方式与斯坎隆计划不同。拉克最初发现制造业劳动成本在产品附加值中所占比例不受经济周期影响,长期保持一个稳定水平。 (三)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通过利益分享来提高企业生产率。切尔?法因提出。 雇员参与程度更低,没有建立建议机制。

企业建立奖金委员会,根据企业生产率是否改进来分配奖金。

要点是通过减少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产生的财务收益按50/50的比例由雇员与公司分享。

第六章 政府 大纲:关键词:自由放任主义社团主义社会伙伴机制市场个人主义自由集体主义谈判社团主义国家社团主义 中央集权主义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正义社会倾销产业冲突 1, 说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 3,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4,熟悉政府的劳动关系战略 5,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劳动关系实践,说明近100年来劳动关系模式的主要变化 6,你认为政府是否应该促进社会正义 7,结合中国与外国实践说明政府收入政策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8,政府是否应该限制工会的罢工权 第1节 政府的角色

一、政府的作用

政府作为第三方,在劳动关系中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通过法律,为劳动关系最终形成奠定基本框架。 2政府控制许多公共部门,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3政府采取方针、政策和行动为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 ★二、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首先保护个别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如劳动合同等)。其次,政府对集体协商进行监督。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政府采取不同方针政策,积极促进劳动关系双方自行谈判与对话。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政府是调解者或仲裁者。必须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此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 当今,政府要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做到人尽其才。 5公共部门的雇用者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

总之,政府作为保护着和规划者,应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应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作为雇用者,必须正真称为私企的表率,合法化、企业化和民主化是基本要求。

第六章 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一、保守主义政府理论

新保守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在劳动关系方面,反对劳动与就业立法。反对建立工会。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投票者与政府官员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

政府根据特殊利益集团而不是从公共利益出发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这样容易形成“大政府”。 唯一的办法是严格限定利益集团的活动范围,削减政府开支;

同时认为工会作为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有能力扭曲政府的公共政策。 二、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所谓管理主义即主张对企业、机构、组织等采用经营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学说。

管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劳资合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交通通讯等领域为私人部门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在劳动关系方面,强调秩序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