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特殊语言现象的关注
潮州市金山中学教师 曾伟金
[摘要]目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强调诗歌的情感教育和思想理解而忽略了语言层面的基本阅读倾向,导致同学们不能细致理解诗歌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不了诗歌的魅力。本文就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需要重视的语言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关键词]诗歌鉴赏教学 语言现象 炼字 句式
目前,在新课标的改革中,很多语文老师对诗歌鉴赏的教学重在对同学们进行粗放式的引导,他们强调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景、意境、思想和情感等等,忽略了诗歌最基本的字词句的理解,使得同学们很容易凭着感觉去鉴赏诗歌,让他们觉得中国古典诗歌有些“阳春白雪”之感,不可亲近。《考纲》却有明确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基本鉴赏能力,在进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关注诗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语言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庞大体系,概括起来起码包括语音、字词、句子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主要从字词和语法两个角度分别理解。
(一) 字词问题
1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今人读诗也要善于品味字词。在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以炼字或品味语言命制的试题不少,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问题确有研究的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重视对诗歌中特殊字词现象的理解。比如:
1、 换字法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我们可以将诗歌中一些关键的字词进行替换,把替换的结果和原诗比较,比较两者的艺术效果。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便很容易的看出诗人在炼字诗的讲究和用心,可以让我们的同学理解炼字的关键。
例如“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诗中“春色”一词用得非常恰当,寓意深刻,我们能否将“春色”换成“秋色”,为什么?通过替换,让同学们思考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写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使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这样的意境让作者的离别变得温暖,将思念变得更加恢宏。若是将“春色”“换成“秋色”那么整首诗的意境将完全不一样。
2、 对比法
在古典诗歌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
2
果,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在诗歌欣赏中,我们应该找到诗歌中一些感情色彩明显且又对立的字词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
例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一联中,我们应该重点把握“昔”“今”这两个词,引导同学们把两者进行比较来理解。“昔”指诗人年轻之时,那是诗人的青年时代,正处“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一派生机。诗人久闻洞庭湖之名,一个“昔”字将作者心仰已久的仰慕之情显露无遗。“今”则是“如今”,如今的祖国已山河残破,如今的诗人也历尽坎坷,只身漂泊之感,万里乡关之思溢于言表。在今与昔的对比中,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归类法
所谓“归类法”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进行关键字词的归类,将那些有着某种关系的字词进行总结,比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或者是同一视角下的字词。
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在诗中一共出现三个动词:“发”“开”“落”。作者通过这三个动词来表现花开花落,以动衬静,更显山林之幽静。其中,“发”“开”则写出了在寒冷的初春,山谷中凄凄流水,空寂无声之际,那一灿红的辛夷花怒放在幽谷中,开得何其烂漫,何其冷艳!“落”一词则与前面两词形成鲜明对比,“落”是一种自然寻常的规律,更是一种豁达一种无畏,孤寂中
3
找到自我,平静中看到禅机。三个词将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的孤高与冷傲跃于纸上,这更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合一体的意境,甚至是王维所信仰的佛家中所谓的空无寂灭观念。
对诗歌中字词的重视和理解,不但可以直接与诗歌鉴赏试题紧密联系,准确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情感和意境,还可以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引导同学们有方向性地积极思考,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 语法问题
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是凝练、形象、含蓄、富有表现力。其中,古诗中常常会出现许多语法上的特殊现象,例如词性的变化,句子语序的变化(省略、倒装、跳跃性等)。如何将凝炼简洁的语言准确理解,需要对古典诗歌的语句进行补充、调整,对诗歌中的一些词语恢复词性。清楚了解诗歌语言组织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 辨析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这些词往往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上。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例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周邦彦《满庭芳》),语句中“老”“肥”两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如此活用实在是将江南的初夏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