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下载本文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了解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历史事实。

2、体会科学与文物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是本课的重点。科学家祖冲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 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是北朝贾思勰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

2、《齐民要术》

贾思勰(xie) 撰写的《齐民要术》(“齐民”即平民,“要术”指重要的策略﹑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shāng],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qiān]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材料研读(p.97)

想一想: 为什么贾思鳃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贾思鳃在《齐民要术》中,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士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提到顺(应)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意思是,种植农作物要充分利用“上时”(最好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士壤条件,才能获得好收成。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不失农时”和“因地制宜”的道理。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南北朝)的成就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终于用割圆术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数学名著《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祖冲之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

书法、绘画与雕塑

书法:曹魏、西晋、东晋、北魏时期(p.99)。

绘画:顾恺之(东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图片欣赏

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知识拓展:阅读(p.103)郦道元和《水经注》 。

作业:课后活动(p.102)

1、想一想:北方的农林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了什么?

西晋灭亡,北方陷人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中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请你试着为这枚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著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剧照、绘画资料及运用列表归纳法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士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四、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