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包过(附答案) 下载本文

(A) 将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展示出来,接受公众检验 (B)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种召唤,召唤读者对本试验研究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C)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D) 它是教育过程中师生生命流逝的一种“物化”形式 20. 素质教育主张()。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9

(A) 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 (B) 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C) 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D) 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否230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是38

3.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21

4.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否156 5. 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否112 6.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153

7.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素质发展方面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是127

8.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15

9. 学习素质强调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传统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品质的形成。

否35

10.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是95 12.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是5

13.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14.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是78 15. “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否 16.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否

17.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素质的形成与否。对于人格独立性,实践检验尤其重要。是54

18. 进入新世纪,社会要持续科学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对前人智慧营养的充分汲取。是

19.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20. 高质效传递是指在应试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否183

21.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是71 22.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163

23. “素质教育”的态度是带歧视性的选拔,以忽视少数学生发展为代价来“优待”大多数学生。否 24. 职业技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一般性的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 25.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6 26. 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否197 27. 尊重、关怀、体贴学生,是教育试验的首要前提。是241

28.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29. 当前思维研究的重点是把握现代思维的基本规律。是39

30.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是31

1.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 心理健康教育

2.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集体学习

3.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

4.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B) 道德规范

5.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D) 政治

6.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C) 实践

7.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 (C) 社会生活

8.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B) 以人为本

9.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10.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B) 素质教育

11.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集中统一

1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 发展潜力

1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14.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 (C) 素质教育

15.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D) 知识信息传递

16.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B) 生理素质

17.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1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D) 素质教育

1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

(C) 全体学生

20.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B) 优势潜能

2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D) 高质效传递

22.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

23.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24.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 (C) 因材施教

25.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D) 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26.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C)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27.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C) 同步性

28.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A) 个性潜能

29.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

(D) 内容

3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C) 教育方法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需要防止的倾向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