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
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3?0.93??/????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3?0.95??/????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烧杯及剩余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_g,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_g。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第5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 故选B。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AB、因为不知道汽车行驶的路程,无法确定汽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故AB错误;
CD、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汽车此时的速度,此时速度为9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速度表显示汽车的瞬时速度,由表盘上所标“????/?”可知速度的单位;由于不知道汽车行驶的路程,无法计算平均速度。
汽车的速度表指示的是此时汽车的速度,这是生活常识,所以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 3.【答案】B
【解析】解:巨大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 故选:B。
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答案】D
【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 故选:D。
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 5.【答案】D
【解析】解:A、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内,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继续熔化,故A错误;
B、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上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感党凉爽,故B错误;
C、赛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门取出的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浮在空气中,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第6页,共13页
(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吸热;
(2)解决此题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D
【解析】解:(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能说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
(2)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此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密度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分析】
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算出隧道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计算题,注意速度单位的换算。 【解答】
高铁速度为216????/?=60??/??,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根据??=??得,隧道长:??=????=60??/??×10??=600??。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答案】C
??
??
【解析】解: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故选:C。
根据我们对于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了解来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紫外线的应用,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C
【解析】解:A、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清晰的像,烛焰的实像将成的像也变小,故A错误。 B、当烛焰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时,??>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蜡烛在b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制成老花镜,故D错误。 故选:C。
(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进行判断。
第7页,共13页
(2)凸透镜成像时,??>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制成老花镜。
本题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操作要领、实验现象及相关规律进行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熟记。 10.【答案】D
【解析】解: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还剩半支,其质量减半,体积也减半,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不变。 故选:D。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它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但与物质的状态、温度有关。
考查物质的质量与密度,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同一个物体即使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等条件改变了,它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指物质或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状态等)才具有的一种性质。
11.【答案】C
【解析】解:由测量数据可知,12.48????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应去掉; 这本书的宽度是:
12.36????+12.34????+12.38????
3
=12.36????。
故选:C。
(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2)把测量中要把错误数据去掉,一般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分度值所对应的数值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是估读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一般不会出错;但注意分度值代表者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分度值的下一位为估读值。 12.【答案】C
【解析】解:
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C正确;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1)近视眼观察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2)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AB
第8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