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下载本文

平度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平度市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是山东半岛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195天,年平均降雨量680毫米。全市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9万亩,水域7万亩,山林面积32万亩。总人口135.7万人,辖1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91个行政村。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4.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3元,年均分别增长12.53%、13.1%。

平度市传统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农产品久负盛名,区域和资源优势十分优越。常年种植粮食300多万亩,花生50万亩,果品39万亩,蔬菜70万亩,是全国闻名的粮食主产县、强筋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平度曾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大姜之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本)”、“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粮食高产创建整建推进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多的县级市”、“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

范县”、“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2年,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跃居全省第一,达到了31.5亿斤,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获得国家最高级别奖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一、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1、粮食产业情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度市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粮食基地县,是全国强筋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全国闻名的粮食大县,素有胶东“金梁仓”之称。2003至2010年的8年间,平度市先后6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8年还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2012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321.6万亩,总产达到157.5万吨, 比上年增加7.8万吨,增5.2%。其中,小麦收获面积159.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平均亩产450.8公斤,比上年增9.2公斤,增产2.1%,总产71.9万吨,比上年增加2.75万吨,增4.0%;玉米收获面积160.8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亩产532.2公斤,比上年增加23.2公斤,增4.6%,总产85.58万吨,比上年增加5.59万吨,增7.0%。总产首次突破30亿斤大关,达到31.5亿斤。31.5亿斤粮食总产跃居山东省第一。受到了国家最高级别荣誉表彰,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 位,这是平度市建国以来首次获得国务院表彰。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提升我市粮食生产水平。2012年,安排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2个,10万亩小麦示范片平均亩产613.5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62.7公斤,其中十亩高产攻

关田和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04.9公斤、659.4公斤。10万亩玉米示范片平均亩产654.8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22.6公斤,十亩方最高单产达到912.5公斤。整建制高产创建带动我市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平均亩产达到983公斤,比上年增32.4斤,是全国粮食平均单产(344.4公斤)的2.85倍。

2、花生产业情况。平度市是著名的山东大花生主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花生集散交易中心,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首批“中国花生之乡”称号,1989-1995年,花生总产连年全国排名县级市第一。全市常年种植花生50万亩左右,单产340公斤,总产17万吨以上。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43万亩,平均单产达到332公斤,比上年增加10公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蔬菜产业情况。蔬菜产业是我市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32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先后培育了“任兆蔬菜”、“沽河蔬菜”、“姜家埠蔬菜”、“马家沟蔬菜”等一批特优蔬菜品牌。201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270万吨左右,占青岛市的30%以上,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蔬菜贮存、保鲜、加工能力达到100多万吨,年出口30万吨左右,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带动农户10万多户,为农民增收近2亿元。尤其是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连续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扶持大棚建设,三年内,发展设施大棚面积近6万亩。2012年,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2.25万亩,其中冬

暖棚4100余亩、大拱棚6400余亩、小拱棚1.2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

4、果品生产情况。 平度市是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果园总面积达到39万亩,其中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15万亩,生态果园基地1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1万亩,总产量37.4万吨,产值16.5亿元。平均特色品种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15亿公斤,其中鲜食葡萄10.5万亩,产量1.05亿公斤,酿酒葡萄1.5万亩,产量0.1亿公斤。其中,大泽山葡萄葡萄以其优良的质地,酸甜适口的美味,齐名于历史悠久的吐鲁番葡萄,年产葡萄5000万公斤,实现葡萄产值3.7亿元,带动全市14万亩葡萄年产值达到10亿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把打造沿海典范、特色鲜艳、全国一流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目标,围绕粮油菜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四化”战略,不断完善农业服务、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体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四化”战略,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按照保障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形成了平西南优质粮油、平

东优质出口蔬菜、平北生态果品“三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板块,以优势产业布局的区域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近年来,依托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建设、扶持设施农业发展、青岛市花生、果茶两大百万亩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不断拓展主导产业生产功能,增强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基础。目前,全市建有32万亩出口高产优质高效粮食、40万亩优质花生、32万亩出口蔬菜、30万亩生态果园等四大示范区。在蔬菜、果品主产区,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市已建成马家沟芹菜产业园(AAA级景区) 、大泽山五龙埠和天池岭葡萄观光园等较大乡村旅游观光景区3处,建有科技示范园、农家园、采摘园等特色旅游景点20余处,逐步形成了多个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观光区。

(二)不断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以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为核心,以“三品一标”为抓手,积极推进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三大体系建设,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规模,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共制定和发布地方农业生产标准65项,主要农产品生产全部实现有标可依。每年规范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以上,全市已有基地65处,面积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新认证农产品12个,总数达到127个。全市有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平度大花生、蟠桃大姜等16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登记,仅去年就

有6个产品获得登记认证,全市保护区域总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市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站具备省级计量认证资格,能够对农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及产地环境等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全市每年检测农产品样品2万个以上,确保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经营水平新跨越。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辐射面广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企业群体;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等措施,抓规范、育典型、搞示范,积极推进以“四化”合作社创建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市7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上的达到110多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0%以上,带动农户20万户;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300多家,带动农户近8万户,年销售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南村蔬菜市场、仁禾生姜市场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何家店花生市场年交易量达21万吨,交易额15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交易集散地。

(四)不断完善品牌化运作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完善推介手段,着力推进品牌化运作,推动了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目前,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450多件,拥有青岛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18个,其中中国驰名农产品商

标2个,山东省著名农产品33个,青岛市著名农产品商标2个,“岛城十大农产品商标”3个。大泽山葡萄因生长于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地波尔多地区同纬度的大泽山区,加之该区域三面环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而使此地的葡萄皮薄肉厚,香甜俱佳而倍受欢迎,王光英先生曾题词赞誉“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马家沟芹菜本是当地的一个传统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以空心和脆嫩无渣而光受青睐,是当地春节的时令珍菜,明朝曾作为宫廷贡品。但前些年受反季节栽培蔬菜的冲击,种植面积萎缩到仅有300亩。我们通过不断挖掘,精心培育,终于使其成为名闻遐迩的名菜。现在,马家沟芹菜的保护地域达6.8亩,栽培面积达2万亩,亩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14000元,1公斤芹菜卖到68元,精心芹菜“玻璃脆”斤价达到200元。一颗小小芹菜,两个《新闻联播》,三个《焦点访谈》、《中国农村报道》、《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每日农经》等给予多次报道。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声振寰宇,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五市的代理权拍卖惊动全国。2010年,马家沟芹菜被确认为世博会特供基地。2008年9月25日,平度市培育的青丰一号小麦、马家沟芹菜和明村大黄埠西瓜、樱桃西红柿种子随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开启了平度市航天育种的新篇章,也打造了品牌农业发展新的亮点。其中的青丰一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万亩,成为青岛地区良种补贴统一供种面积最大的品种,明村大黄埠西瓜是2008年青岛奥帆赛指定专供品种。连续多年高水平举办了春季云山大樱桃、夏季明村西瓜、秋季大泽山葡萄、冬季马家沟芹菜文化节等“四季节

庆”活动。近年,进一步丰富了节庆内容,筹划举办旧店苹果展交会、仁禾生姜交易会、花生博览会和牛业发展大会,形成全年农产品的展示交易“四节四会”的节庆活动格局,赋予了农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平度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作用的基础上,平度市着眼于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手段,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在加强传统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推广载体,创立了平度农业门户网站——江北(平度)农业信息网,出刊了农业技术普及及推广类刊物《平度农业》等,公开发布政策、技术、购销等各类信息。加强科技研发、成安排试验示范100余批(次)。创新科技推广方式,积极开展“科技人员联系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活动。每年举办大型培训班20余期,举办专题讲座100余次,培训农民8万人以上。同时,利用职教中心、农业广播学校、远程教育等培训手段,对全市农民进行了广覆盖的教育培训。

(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借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计划、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改善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去年,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75万亩,累计达到55万亩。按照青岛市实施“四百工程”(百万亩高产粮田,百万亩优质蔬菜,百万亩优质果茶和百万亩花生)实施要求,已连续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高产 优质高效粮食和蔬菜示范区64万亩。

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农村新能源建村村通工程,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30余万亩,有效灌溉达71.3%;农机总动力28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1.2%;农田林网化面积197.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6%;1万余户农村家庭使用了清洁、卫生的沼气新能源,年节省用能资金500万元以上。

(七)不度断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延伸农业经营链条。高度重视市场流通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先后培育建成南村蔬菜、何家店花生、仁禾生姜、明村西瓜等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11处,占地面积1000余亩,涉及果品、蔬菜和花生等各类农产品,年交易量250多万吨,年交易额40多亿元。同时,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引导农村经纪人成立规范运作的企业组织,推动农村经纪人从个体分散营销转向联合开拓市场,形成了经纪服务的整体合力。目前,已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4100多人(户)。积极推行“农超对接”,奥尔玛、家乐福、佳世客等大型超市相继将我市农产品纳入销售网络,为我市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开启了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