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鉴定岩石和土体 下载本文

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组成,液限wl>40%,且膨胀性较大(自由膨胀率Fs>40%)。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Ip定名:

Ip>17,粘性含量100%~30%,粘土

7<Ip<17,粘性含量30%~10%,压粘土 3<Ip<7,粘性含量10%~6%,亚粘土

粘性土的结构和构造可不描述,如存在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结构和构造时,应加以描述,例如:裂隙、大孔结构、龟裂、层理式、带状构造。

粘性土的鉴别:(如下表) 方法 粘土 亚粘土 稍有或无光滑面但切面平整 仔细捻摸感觉有少量细颗粒, 稍有或无滑腻感 亚砂土 显著的粗糙面 捻摸很粗糙,感觉由细颗粒的存在,手捻由声音 潮湿时用 有明显的光滑面, 小刀切 切面规则平整 用受捻搓 潮湿搓条 干燥后 强度 湿土用手捻摸有滑感 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能搓呈小于0.5mm的土能搓成0.5~2mm土条,可能断裂 能搓成2~3mm的土条并容易断条,手执一端不致断裂 裂 强度大、呈坚固体,不易强度较粘性土小,锤击时呈很多小强度差,用手易捻成粉末,锤击折断,切口有棱角尖锐刺块,稍有棱角较平钝手可拧断难捻稍用微力即散成粉末。 手 碎 粘性土的状态划分:(根据液性指标Il分类、根据锥式液限仪在原状土样上的锥体沉入深度

单位:mm分类)76mm锥

坚硬 Il<10 h<2 硬塑 0<Il<0.25 2<h<3 可塑 0.25<Il<0.75 3<h<7 软塑 0.75<Il<1.00 7<h<10 流塑 1.00<Il h>10 粘性土野外鉴别方法:

a) 坚硬:坚硬难变形,干时收缩不明显。

b) 硬塑:不易变形,在提土钻上扣土较费劲。 c) 可塑:塑性变形,不粘他物。 d) 软塑:塑性变形,粘着他物。

e) 流塑:层层流坍,土体难保,无固定形态,由触变性。 粘性土密度分类:

稍密:有明显的蜂窝状孔隙或大孔隙结构,流塑或流塑状,含大量腐殖质,提土钻易钻进,探井易挖。

中密:可塑状,无孔隙可见,提土钻钻进不难。 密实:胶结性好,提土钻钻进较难,探井难挖。 新近沉积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

沉积环境:河漫滩和山前洪冲积扇(锥)的表层,古河道,已填塞的湖塘河谷河道泛滥区域。 颜色:较深而暗,呈褐、暗黄或灰色,含有机质较多时带灰黑色。

结构性:结构性差,用手扰动原状土极易变软,塑性较低的土还有震动水析现象。

含有物:完整的剖面中无原生的颗粒结核体,可能含有圆形及亚圆形的钙质结核体(如姜结石)或贝壳等。在城镇附近可能含有少量磁片、瓦片、陶瓷、铜币、朽木等人类活动遗物。 淤泥与淤泥质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5

沉积环境:湖泊沼泽相,河流阶地上的牛轭湖相;山前冲积的沟坑沼泽相,湖的三角洲等。 岩性特征:含水量大于液限,呈饱和流塑状态,一般含有有机质呈灰-灰黑-黒褐-黑色,由腥臭味。

含有机质土还可以根据沉积相和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按特性定名: a、泥炭:有机质含量超过60%,颜色深暗,植物结构明显。

b、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超过10%,不足60%,颜色深暗至暗灰,一般可以看到植物结构。 c、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等于或超过5%,但低于10%。

d、 对有机质土饿描述除按其一般规定外,还应描述可见的植物残骸及百分比,植物结构是否明显及其特征,估测有机质总的百分比。

e、有机质含量为5%--3%时,有机质不参加定名,但描述中应写“含有机质”。

7、人工填土:人类活动形成的堆积物,均匀性较差,根据组成物质或堆积方式可分成: a、素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一种或数种组成的填土,经分层压实者称为压实填土。

b、杂填土:含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c、冲积土:由水力冲填泥沙而成的填土。

对人工填土应该描述其组成成份、有机物含量、分布情况、堆积方式、堆积时间、包含物的成份及数量、均匀性、有机物残渣的详情、密实程度及漫水后土性质的变化等。

组成成份不均一时,应分别描述其含量的百分比。填土层主要由粘性土所组成,所含杂物时不连续分布,则按照粘性土类命名;如为碎石土则可按该类定名,但须描述粘性土等充填物的特征及含量。

8、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征:

a、残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碎屑堆积物,从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成分与母岩有关,一般不具备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匀,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丘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

b、坡积:由雨水或雪水沿斜坡搬运或由本身重力作用堆积在斜坡上,坡脚处厚度变化较大,在斜坡较陡处厚度变薄,坡脚低端较厚。碎屑从坡上往下逐渐变细,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c、洪积:由暂时性洪流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风化碎屑物携带至沟口或平缓地带堆积而成,颗粒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往往在大颗粒间充填小颗粒,碎块多呈亚角形,洪积扇顶部颗粒较粗,层理紊乱呈交错状,透镜体及夹层较多,外缘处颗粒细,层理清楚。

d、冲积:长期的地表水流搬运,在河流的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带堆积而成。颗粒在河流上较粗,向下游逐渐变细,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层理清楚,后层较稳定。

e、淤泥:静水或缓慢的流水中沉积,并伴有生物学作用而成,沉积物以粉粒~粘粒为主,且含有多量的有机质和盐类。一般土质松软,有时粉砂和粘性土呈交互层,具有清晰的薄层理, f、冰积:由冰川或冰川融化后的冰下水进行搬运堆积而成,以巨大块石、碎石、砂、粘性土混合而成,一般分选性很差,无层理,但为冰水沉积时常具斜层理,颗粒一般具棱角,巨大块石常有擦痕。

g、风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碎屑物被风吹起,降落堆积而成,主要由尘土和砂组成,一般颗粒较均匀,质纯,孔隙大,结构松散。 土的颜色取决于土中存在的下列三类化学物质:

6

a、有机质使土变成黑色或灰色。

b、氧化铁使土变成红色、黄色、橙红色。

c、SiO2 、CaCO3 、高岭土及Al(OH)3,使土变成白色,可按下图描述颜色。附表: 注:以上不包括沉积岩,后补。

9、土的综合定名 按以下规定:

a、残积、坡积、洪积、冰积等混合形成的土,当其组成的物质混杂时,应将主要土类列在前面,如:碎石混粘土、亚粘土混砂砾等。

b、河流相、湖泊相、滨海相等韵律沉积的土,当两种土层均呈薄层(一般小于20cm)相间多次出现,应以互层表示:如:粘土—亚砂土互层、细砂—亚砂土互层等。

c、粘性土中除一般粘性土按塑性指标定名外,对新、老粘土还应结合堆积时代定名,如:老粘土、新近沉积亚粘土等。

d、对特殊性土,必要时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和颗粒级配等综合定名。 e、花岗岩残积土分类如下表:

f、混合土的定名:(粗粒划分)见下表

巨粒土(即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含粗粒土(即砾石、砂)或细粒土(即粘土、亚砂土或亚粘土)25~50%者称巨粒土夹粗粒土或细砂土;巨粒土含粗、细粒土小于25%时,则粗、细粒土不参加定名。

粗粒土(即砾石或砂)含细粒土5%~15%者称:含细粒土的粗粒土。

含细粒土15%~20%,称:细粒土(即粘土或亚粘土或亚砂土)质粗粒土。

含巨粒土15~20%,称:漂石(或卵石或块石)质砾岩(砾砂、粗砂、中砂、细砂……)。

巨粒土含量小于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

细粒土中:粗粒土含量25~50%称:含粗粒土的细粒土。

粗粒土含量小于25%,粗粒土不参与定名。

含巨粒土25~50%称:漂石(或卵石、碎石)质细粒土(即粘土、亚粘土、亚砂土)。

巨粒土含量小于15%时,巨粒土不参加定名。

补充:

1、沉积岩结构:

1、角砾状结构:碎屑中大于2mm(砾级)含量大于50%(或砾状结构)。 2、砂状结构:碎屑中2~0.05mm(砂级)含量大于50%。

3、粉砂结构:碎屑中0.05~0.005mm(粉砂)含量大于50%。 4、泥质结构:碎屑中小于0.005mm(泥级)含量大于50%。 根据碎屑级配又可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

7

火山碎屑结构:

化学、生物化学岩类结构: 1、结晶结构

2、鲕状结构、豆形结构

3、生物结构、全形介壳结构、生物碎屑结构 4、 内碎屑结构 沉积岩构造:

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2、 页理 3、块状

沉积岩厚度分类: 巨厚层:厚度大于1m 厚层:0.5~1.0m 中厚:0.1~0.5m 薄层:小于0.1m 2、变质岩:

正变:岩浆岩变质而成

副变:由沉积岩变质而形成的

a、接触热变质岩:岩浆与围岩接触,围岩变质而成。例如:砾岩----变质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长英角岩、页岩----板岩、灰岩----大理岩 b、动力变质岩: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使岩石发生机械变形以致破裂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破碎花岗岩(以原岩名加结构特征命名)、糜棱岩(产生于强烈的错动的断层带,常有微弱结晶)。

c、气成水热变质岩(蚀变岩)原岩遭受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蛇纹岩等。 d、区域变质岩:同时或反复遭受各类变质因素的影响,大面积的岩石遭受变质而形成的岩石,例如: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3、摇振反应: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小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指捏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立即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渗水和吸水中等——反应中等;渗水和吸水慢及不吸不渗者,反应慢或无。 土的描述等级:

土的描述等级

粉 土 粘 性 土

摇振反应 迅速、中等

光泽反应

无 光滑、稍光滑

干 强 度

低 高、中等

韧 性 低 高、中等

4、干强度鉴别:将一小块土捏成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掰断或捻碎,根据用力大小以区分。 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高,例如:粘土。 稍微用力即可——————:中等,例如:粉质粘土。 容易——————————:低,例如:粉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