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第一篇: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诸如工伤、职业病、拖欠工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困扰农民工与政府职能部门的问题我们能说出一大堆。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基本解决,有的正在努力解决,有的仍然被忽视。
2014年“开胸验肺”案以农民工张海超以悲壮之举让职业病备受关注,持续不断的农民工讨薪被打事件让农民工讨薪问题把xx帮农民工讨薪的年代拉回现实。这一切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一样,都在路上。况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新老问题交加,让农民工不能忍受被“边缘化”之痛,也让政府部门对农民工问题不敢小视。
从“盲流”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新市民”。伴随着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们称呼的改变,背后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对农民工群体庞大力量的认识。事实告诉我们: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那么解决中国农民工问题的困局在哪?出路又在哪?
障碍一:城乡二元体制的人为壁垒
农民工没有低保,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农民工受伤之后只能哀求企业给医疗费。农民工上班时间延长了又延长,农民工干的活又脏又累又危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要么不让进,要么要交“赞助
1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费”,使得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对上公办学校只能想。为什么?为什么城市里的人享有的,农民工却没有?因为城乡二元体制,换句话说,因为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配套制度颁布,为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提供了详细的制度安排。在此前的1954年,中国公民的迁移自由已经从宪法中被取消。从这开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
这一制度的设立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时期所建立的基本是军重工业为主的国家工业体系。1956年,中国工业此时刚刚起步,由于中苏交恶,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大规模增加,基本丧失了扩大再生产能力,没有新增扩大再生产就没有新增就业,所以1959年政府不得不把进城的人向外迁移。此次的迁移对缓解当时经济危机的带来的社会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户籍制度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并且伴随户籍制度的有一套完善的具体管理制度,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从此
2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在中国根深蒂固。在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上个世纪整个60、70年代自动流动的人口几乎没有。
50年过去了,在户籍制度基础上构筑的“农业户口”与“城市户口”在实际利益上的并不平等。两种户口的差别成为各种利益分配差别的的标签。各种政策的优惠,“城市户口”都要好于“农村户口”。
人们随之发现户口制度的背后还附加了从社会保障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几乎所有公民权益的城乡化差异。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上的全方位不平等,由此也衍生了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下城市市民的“一等公民”与农业人口的“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
进程务工的农民工除了能找到工作,这些工作好多事城市户口不愿、不屑于干的工作,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切福利待遇。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人事制度、医疗制度对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实行双重标准。正是这样,农民工只能游离于体制之外;也正是这样,农民工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障碍二:文化水平低下的历史痛楚
农民工找工作只能找体力活干,农民工找工作时不知道要签合同,农民工权利被侵犯后部知道如何维权。“一个农民工是条龙,一群农民工时条虫。”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文化。他们,特别
3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是老一代农民工,很多只有小学文化,还有部分是文盲。如果说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和政府关注有关、和法律保护有关、和企业的自律有关,这固然不错。但是由文化水平低导致的维权意识差无疑是釜底之薪。
由于中国汉字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和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垄断,我国农村的文盲率一向很高。建国后的简化字中国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历史积累下来的高文盲率仍然是发展的阻碍。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1988年2月5日,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农村地区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诸多的文盲到附近的小学接受简单培训,学会了用颤抖的手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当有的地方为全面脱盲大摆庆功宴时,却不知道调查数据所依据的测试不能准确衡量成年人的读写能力。农民特别是老一代农民读研能力几乎为零。造成农村文化水平仍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农村教育费用过高和进城务工的吸引力加大等等。
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放弃读书进程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读书进程务工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一直
4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提不高,越来越多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成为农民工导致了他们的维权意识差。
xx在教育改革大会上说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这对农民、对农民工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亟待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后,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国内陆续几次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端午前夕xx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慰问,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焦点的同时,也让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焦点。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问题怎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没有眷恋情节造成的问题怎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力争当市民的理想与现实的困惑怎么解决?其实,说到底,这些问题其实还是在原来的障碍之内,都是城乡二元体制和文化水平低下产物,前者尤为根本。
城乡二元体制需要破解。所谓破解,即不能一棒打死,不能一棍打翻。城乡二元体制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落后的体制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30年的转移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广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满怀理想,打平之后发现,这个世界原来不是他们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城乡二元体制。二元的城乡体制让进城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的各种福利和待遇。受伤后,保险缺失;失业后,他们还是农
5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民;子女入学,“赞助费”让人“望校兴叹”。虽然如此,部分城市试图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失败又告诉我们这个体制不得不继续沿用。
第二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2014级针灸推拿学专业何艳惠2014021087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国家的“三农”政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重要措施来逐步改善农民的不平等待遇。而“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
6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
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
7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4];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
8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5],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9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6]。
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7]: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8]。
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
10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9]。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
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
然后,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10]。最后,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11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持久深入的分析三农内部的根本性矛盾,力求找出三农内部的政策发力点。
无论我们转移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给予农村部门多少补贴,都不能代替农村自身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找出农村经济具有先天分散性的与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不一样的这一现实,将一切政策效力的原点立足于人的保障和发展上。解除一切可以解除的农业和农民的经济负担,长期坚持以资金投入为主的政策性支持。
第二,加强政策的科学规划能力,推进政策效力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严密有效地政策推动机制。
从历史轨迹看,我们针对三农问题的对策往往是纲领性的,虽有提纲挈领的目标,却没有切实落实到具体方方面面的行为上,以小城镇为例,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千军万马各自为战,忽视了资源、环境、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一些城镇规划成了领导体现政绩的工具,不切实际盲目扩大城镇规模,不讲科学
12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地追求高标准等等,这都是政策规划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过程脱节的表现。因此,注重政策制定的同时还应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屈砖,段晓梅.“三农”问题的法律思考[j].特区经济,2014(3)
[2]汪青松.“三农”问题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法律关系重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列瑛.控制失败的可诉性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4]陈乃新.宏观调控决策行为的可诉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6)
[5]刘剑文.扬君佐.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4(1)
[6]中国财政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14.
13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7]林教走.“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4(1).
[8]潘盛洲.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8(5).
[9]孔样教.国外的农业保护政策考察茂其对中国的启示[j].长自学刊,2014(6).
[10]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第三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
14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号文件\贴
15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手中。(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
16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二、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便不能不触及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土地产权关系界限模糊。二是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三是土地有偿流转受到诸多限制。总的来说,现有土地制度无论从产权界定还是从流转经营上都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却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的空间,解决不好农民进一步致富问题,从而制约了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如何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形式,赋予农民作为产权主体的应有权利。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探讨集体所有权的产权实现
17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形式,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如何实现其相应的权益。近年来有些地方探讨实行的\土地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形式下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分享的有益尝试。其次,进一步放宽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流转权,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承认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是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因此,应完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定承包期限内允许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特别鼓励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主,由企业主租赁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农民也由此变为\地主\,既可以继续留在土地上给企业主打工,成为企业员工,也可以进入城镇从事新的工作,变农民为城镇居民,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土地使用价格,将改变乡镇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用农村土地的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向城镇合理聚集。出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综合收益如果大于农民的耕作收益,也将对农民出让承包地产生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形成。最后,要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建立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结合起来。对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大的生存保障。如果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土地流转便很难得以顺利推进。因此,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征地制度改革方
18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面,应把农民的生活保障考虑进来,探索一种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社会保障有机结合的机制,以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流转。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1
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
19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
20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直接动力。其次,乡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园区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并促进产业化和工业化
21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再次,工业园区化作为农业加工企业和城镇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地提升了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城镇经济的集聚辐射功能。这在增强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城镇功能布局趋于合理。三、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
22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求突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
23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成为党和国家的大事。一、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二、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
24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三、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一)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二)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
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
25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
26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发展。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要求进一步巩固
27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
28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
29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四篇: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要以县域突破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
30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突出工业化这个工作重点,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不断提升县域工业整体水平。切实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打造创业平台。突出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搞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的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要以做大做强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
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推进,在做大做强长吉两个特大城市和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进一步把县城突出出来。坚持以壮大县域经济为先导,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支撑能力。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吸纳人口和就业的能力。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推动农民向市民转换,向城镇居住转移,不断改善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
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要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适应“三化”统筹发展的趋势,从全局出发科学谋划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研究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
31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现代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切入点,深入研究重点产业之间配套融合、相互支撑的结合点,深入研究各个方面工作之间相互衔接、统筹推进的着力点,增强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在扩大基层民主、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
[农业发展措施]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尽管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依然是衣食之源、发展之本。从国家全局看,这一点对我们吉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次,要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省农业优势突出,地位重要,耕地约占全国的1/25,提供商品粮约占全国的1/10,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的1/6,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方面,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体目标,突出抓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力争把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
平。加快实施畜牧水产业攻坚计划,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抓好蔬菜和药材基地建设。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地培育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等,发挥农业多种功能。要把粮食生产和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推进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循环产业,推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转化增值。
最后,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流通现代化。 健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现货和期货市场体系,推广连锁配送物流体系,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
33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农业环保技术,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的前提下,推动家庭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制度创新,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信息、技术、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第五篇: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九五期间,农业占gdp总量是占18%多。但是到2014年已经降到14.5%,到未来五年有可能降到10%,农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如何保证农民收入增长?
一方面增加购买商品、农产品的城镇消费者,另外一方面,适当降低农业劳动力。我想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中城市人群的比重提高,农业人种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农业通过自
34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身的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加工,通过这些途径,两个方面都努力,才能使得农业对农民来说重新是收购增长的来源。
税费改革的问题,首先应该看到税费改革必定会减轻农民负担,而且很重要的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怎么不让它反弹起来?要有一个更高的认识,农民税费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是对农村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改革。为什么农民负担会重?而且重的地方,有些地方苦不堪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的上层建筑严重不适应农村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让农村的上层建筑和农村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才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可以想象,如果机构不减,人员不减,明年人家说干部工资发不了,电话打不了,会开不了,出差出不了,又会变别的方法收钱。当然也要增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去年全国搞了20个省的试点,今年准备基本全面铺开,34个省、市、自治区都要铺开,在总理报告里这部分预算是305亿。
农民有一句口头语,负担为的是教育。增加了转移支付,就等于政府的财政把农民的负担替代掉一块。
据我们了解,大概全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2014年大概达到9400万人,这9400万人中,大概有6200万是出县的,离开本县去打工。而出省的劳动力大概是4000多万,整个9000多万外出务工的劳动
35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力,一年挣到的工资性收入是5500多亿。如果他们自己在外头还要生活,扣掉他们自己的生活之后,汇回家和带回家的,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判断,拿回农村的是3200亿。
可以想象,如果农村没有3200亿元的钱从城里拿,目前的农村收入和城市收入又会是什么样。所以这个事情对农村收入意义非常大。必须看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民,如果没有外出务工的机会,他已经不可能增加收入。回过头来我们很现实的看,如果没有外来工在城里,这个城市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乃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没办法正常进行,建筑工地谁在做,早点谁在弄,都没法弄,所以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农民流动就业,进城就业。这次亮绿灯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这边增加农民的收入,那边刺激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仔细想想这么多农民工到城市里是来就业的,创造的gdp在这个城里,创造的税收在这个城里,因此你对他的管理毫无疑问应该列入财政。
我跟城里有些熟人交谈,你说农民工抢你的饭碗,我非常不理解。一个离乡背井的农民进了城,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信息不同,他主要找工作,还要安排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找房子,找生存,就这样的情况,他已经找到工作,有收入,你在城里这么熟悉,亲戚、朋友、领导一大堆,你怎么会找不到工作,他怎么会找到工作?一个城市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劳动
36 / 37
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工新出路
力都是需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城市的居民也应该比较公平去对待外来民工,因为他给你提供了很多方便。这么看好之后,怎么营造一种好的环境,尽量给农民的进城就业多提供方便;
在整个国家正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勇敢地面对最巨大的问题,就是最大群体的致富问题。解决这么大群体的致富问题,我想这是世界级的经济学难题。农民有了钱,这个市场就繁荣了,整个经济增长也就有了活力,7%、8%就有了可能。所以农民的致富问题不仅仅是农村问题,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有了这一切,还剩18年的时间实现全面小康,本世纪中叶基本现代化,才有真正的可能。
文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
37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