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下载本文

.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三节《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过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

(2)过程与方法:

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 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破除封建迷信,培养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的天气特征;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依据: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如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2)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依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且难以区分,学生较难理解。学生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天气现象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

2.学习能力:教材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

高。

三、说教法

【过渡】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需要我们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依据: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对比法

依据: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通过比较,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3)讨论法

依据:为了更加活跃课堂气氛,集思广益。

(4)启发式教学法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情景教学法

依据: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

依据:本节容较抽象,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试听感觉。

四、说学法指导

1.图文转化法

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兴趣学习法

依据: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3.知识迁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