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诗歌三、四句内容的分析来看,这两句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特别的感情。从描写的角度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效果则需要从景物描写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参考答案】1.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运用了拟人和反衬手法。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例3】 (2014·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5分)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第1题表面上考查的是表达技巧中的“用典”问题,实际上侧重的是筛选诗歌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两大知识点。第2题是“感情体味”型,重点考查考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第1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用典”,“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词人引用此典,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再现了往日从军戍边时壮志凌云、意气风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第2题没有着眼全词,而是要求结合结尾三句回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问题更具体、更集中、更明确。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出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心灵深处的呼唤慨叹的最强音,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17
(3分)
【误区提示】第1题虽然明确指出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但接下来并没有问用典的作用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是问“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考生很容易受惯性思维影响,纠结于用典的作用以及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上,导致答非所问。 第2题考生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笼统回答,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开头两句,诗人暗用典故,回忆当年从军戍边的生活情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溢于言表。“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下阕开头三句,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之情。
【参考答案】1.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
2.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 【例4】 (2013·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第1题是“炼字型”,考查考生对诗中关键词的把握。第2题涉及两大题型,一是“表达技巧型”,一是“情感体味型”。着重考查考生对诗歌中用典的理解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荒寻”,此词不常见,在句中是“寻幽探胜”的意思。从全诗来看,是写诗人在小山村中午小憩、黄昏散步的情景。“静憩”指“小憩于清静之处”,这里指的是午睡,所以接着以“鸡鸣午”补足之。“荒寻”是指“探寻村里村外的幽僻角落”,这里说的是黄昏散步,所以接着以“犬吠昏”补足之。“鸡鸣午”更显出小山村的宁静;“犬吠昏”也更增添散步的趣味。
第2题第一问考查典故,因为诗中有“武陵源”三字,考生自然会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样就降低了考查难度。第二问考查考生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和“用典”
18
紧密联系的,联系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推知本诗想要表达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想要归隐的感情。
【误区提示】第1题考生在作答时一是容易和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的“鸣”和“吠”联系起来,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陶诗所表现的是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
第2题第一问考生容易将“桃花源”误写成“桃花园”。回答第二问,考生容易犯的错误一是不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二是不明确诗人对所引用典故的态度。 【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2.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
(一)(2016·兰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 。 【答案】江面绿、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二)(2016·长沙市)古诗阅读。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⑥
⑦
⑤
②
③
④
①
①
19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通过“梅花”寄寓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指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2016·江苏盐城市)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①星河:指银河。②谩有:空有。③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0
②
③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