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最新版 下载本文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途径○单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 社会实践活动 4.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 班主任工作

6.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二)中学德育方法○简○材——背 1.德育方法的概念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2.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2要有感染性,3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57

(2)榜样示范法

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情感陶冶法

又称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①创设良好的情境。 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⑧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践锻炼法

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运用实践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5)个人修养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方法。 1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帮助学生制定修养的标准和计划。 ○ (6)品德评价法

又称奖惩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注意做到目的明确,公正合理 ○2以表扬、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3发扬民主,条件要具体明确,○注重宣传与教育 (7)角色扮演法

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是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加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的方法 (8)合作学习法

中小学的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

①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 ②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策略,或者从合作策略出发,安排或设计恰当的学习内容 ③要规定一些重要的合作原则 ④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8

专题二十一 群体与班集体

一、

群体概述

1、 群体概念(略) 2、 群体特征(略)

3、 群体功能○单——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 二、

班级的概念与发展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二)、班级的发展

1.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3.中国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明确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根据特征判断 1.组建阶段、松散群体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班集体趋向成熟时期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背○简○材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59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重要标志)

专题二十二 课堂管理

一、

课堂管理概述

(一) 课堂管理的概念(略) (二)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

行为主义取向(外部环境决定)、人本主义取向(学生自己有决策能力)、教师效能取向(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

(三) 课堂管理的原则:(+)

尊重学生原则、民主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效率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四) 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了解)

1.背景情况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2.教学目标是关于课堂教学和管理的总方向的决定因素

3.课堂规模(大—难度大):主要是指学生的人数多少,它直接影响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4.教师领导风格(参与式或监督式)是教师作为课堂领导者对课堂的全面影响 5. 凝聚力是对课堂管理行为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6. 课堂规范是被课堂中所有人所接受和期待的行为准则和模式

(五)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一)课堂气氛及其类型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我国学者将课堂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 2.消极的课堂气氛3.对抗的课堂气氛(失控) (二)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单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