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教育局
关于小学阶段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当前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作业的数量多、时间长、压力大,更是饱受诟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提升小学生作业效能,充分发挥作业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在前期调研、实践论证的基础上,就全市小学作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作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1.现实需要。连续几年的全市小学生作业情况调研表明,作业的绝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在作业布置上仍是统一作业多,自主作业少,且内容形式单一重复;作业批改缺乏反馈互动,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付出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挤占”仍是作业减负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为了保障作业效果,家长也日益被牵扯进孩子完成作业的活动中来,本来应该轻松、活泼的少年时代,却因为做不完的作业而使小学生身心背上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推进作业改革,我们培树了一批作业改革卓有成效的单位和教师,推广了他们的经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必须指出,至今仍有很多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过滥现象存在。
2.课改需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革作业。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只有减少作业时间和作业量,改
1
革作业内容,学生才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养成搜集和整理信息的习惯,进行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把作业改革摆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作业改革,认真研究作业改革,切实推进作业改革。
3.社会呼唤。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重一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在当前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帮助家长和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作业”的内涵,改变传统的作业观,树立“大作业”的概念,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的范畴和视野,把作业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准确把握作业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作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涉及到小学阶段所有课程、所有教学活动、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
2.实效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作业改革,下要保底,保证全体学生的课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不封顶,在不超出规定作业时限的前提下,
2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学习乐趣。
3.多样性原则。作业改革要克服单一纸笔作业的局限性,关注多维学习目标,研究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建立作业的自主选择机制,给予学生选做各类作业的权力。要加强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发展性原则。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作业过程与作业习惯,发挥作业的多方面教育效益。作业评价要淡化横向比较,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要建立作业评价体系。 三、作业改革的基本目标
1.控制作业总量。学校要严格控制日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总量在40分钟以内,五六年级作业总量在一小时以内。每个学科只允许配备一本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课后作业本。学校须按年级通过班本教研,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
2.优化作业设计。用课程思维对作业进行系统设计和规范。从作业功能的视角切入,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运用能力,将作业融入学习的全程,预习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
3.提升作业效能。探索将作业融入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进一步对课程理念作出深度解读,深化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作业布置与管理
学校要重视作业布置。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学习水平和学
3
习能力的学生实际,科学设计和划分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鼓励个性化分层作业,鼓励创新作业形式,如自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通过作业的选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习兴趣,体现因材施教。
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和调研评价等环节的责任人。禁止布置机械重复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反馈性作业要全部回归课上完成。
(二)作业指导与研究
作业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精心选择或设计意图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的作业。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应该事先试做过,并分析了解这些作业的意图,这是作业布置的底线要求。
另一方面学校要把提高教师运用作业促进学生学习效能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命题、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运用的能力。
此外,各级教研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分析,组织专题研讨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