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成熟的作
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2.经验
分为两种: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环境
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
响作用。 4.平衡化
其一,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的作用必须加以协调。 其二,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 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 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四、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的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2.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1)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主义;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 (5)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心理危机。
分为即是连续有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把重点置于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上。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1).婴儿前期
信任感----怀疑感 希望品质 (2).婴儿前期
自主感----羞耻感 意志品质
(3).幼儿期
主动感----内疚感 目标品质 (4).童年期
勤奋感----自卑感 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
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
亲密感----孤独感 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
繁衍感----停滞感 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
完善感----失望感或厌恶感 智慧、贤明品质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
动力问题。内动力指人类多具有的自生长、自发展的心理动力。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包括;
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即迅速又显著。
第四,个体发展的早期对环境改善和负面影响(如营养不良、情感剥夺)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受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 早期个体对不利环境非常敏感,但早期也是具有显著的复原力的阶段。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一个婴儿的传略》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 2.不同学派对心理发展的论述与纷争 3.学派的演变与增新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发展这一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明确起来。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是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
人的生命经历280天的胎内发展。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心生
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被称为生存反射。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对新生儿没有生物学意义,它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总之,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是他们先天具有的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可以说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首要的问题在于心理发生的指标。有三种见解: 第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第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无条件反射是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刻板性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可以将新生儿期看作是心里产生的时期。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 剥夺动物(也有少数人类婴儿的研究)的早期经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
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构成永久性伤害。 (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
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因为出生后,脑细胞的数量就不会再增殖。大脑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
替代性功能。例如:在5岁以前语言中枢受损伤,另一侧脑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语言中枢转移。这样就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但是超过5岁,这种语言中枢的修复性功能便难以实现,致使言语障碍无法克服。 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起源于动作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手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到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影响婴儿动作技能的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和探究环境的愿望以及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生来就具有学习能力。婴儿学习活动的最早表现是在胎儿末期。这个时期可以接受语言和音乐等外界刺激物的刺激作用,从而获得一定的经验。出生后,再对其施加同样的刺激,会对有关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说,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一、模仿学习
出生两三天至二十天左右的新生儿就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 模仿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 将同一刺激不断地重复给婴儿,婴儿对它的反应强度越来越弱,乃至不再注意。这时再呈现给他一个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的反应强度便马上提高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