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下载本文

已建区:指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007年底达州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为37.02平方公里。 第231条 禁建区管制要点

禁止任何与安全和保护功能无关的建设活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中有明确规定的,必须服从国家规定。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农林生产活动不得污染水源,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农药、肥料,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生态廊道、山水等自然空间,原则上不允许任何城市开发性建设;只允许必要的公益性服务休闲设施建设。 第232条 限建区管制要点

原则上限建区按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其使用必须经规划委员会审批。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不准新建、扩建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及排污口,改建项目必须符合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农业生产用地原则上应保持绿色、自然的农业田园及开敞空间格局;其中基本农田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等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有关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实施高效、集约利用。 第233条 已建区与适建区管制要点

科学制定详细规划,按规划进行建设;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城乡结合部要依据《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管制。加强污染治理和控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限制一户一宅建设规模与区域,逐步向城市型住宅建设过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标准进行独立报批,同时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城市的建设相互协调。 第234条 “城市绿线”管制要点

城市绿线指城市内的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及其它大型绿地等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范围内主要用作绿化建设,除市政公用管线、与公园绿地直接配套的景点、建筑小品、雕塑等建构筑物外,禁止进行其它建设。 第235条 “城市蓝线”管制要点

城市蓝线指城市内河流范围的控制线。其中河流范围控制线主要是指州河、铜钵河、明月江,控制范围为河流两侧各不低于5米(现状建成区除外)。蓝线范围内除允许建设桥梁、跨河市政管线、排水出口、水利设施等外,不允许擅自进行其它建设。 第236条 “城市黄线”管制要点

城市黄线是指城市内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主要是指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厂、变电站、汽车站等。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贯彻安全、高效、经济的方针,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期有序实施。禁止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建设,以及其它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237条 “城市紫线”管制要点

城市紫线指城市范围内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等的控制线。除必须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外,还应制订专项规划对此类区域环境和空间实施控制与管制。

第238条 “城市橙线”管制要点

城市橙线指城市内行政、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性服务设施等的控制线。城市橙线范围内主要用作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除与公益性服务设施直接配套的建构筑物外,禁止进行其它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益性服务设施。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第239条 远景建设目标

把达州城市发展成为集物流集散、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生态旅游、宜居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中国西部能源化工基地,确立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带动区域崛起。形成能够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突出山水景观特色,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与未来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空间结构。 第240条 发展规模

远景城市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6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米左右。 第241条 发展方向

到2030年,城市基本形成 “一城、六片区”的布局结构。城市远景发展不宜继续沿州河向南延升,应依据城市发展轴跳出“一城、六片区”,跨越雷音辅山向东发展,在亭子形成独立的新城。 第242条 远景空间布局

规划远景形成“双城、七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重点建设亭子新城,完善能源化工产业区、河市配套区,进一步提高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八章 城市中期与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节 城市中期建设规划

第243条 中期建设目标:“拓展新区、优化环境、完善设施”,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较为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244条 发展规模

2020年达州城市人口由2015年的80万人增加到100万人,新增城市人口2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4万人。

2020年达州城市建设用地由2015年的60.38平方公里增加到80.44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20.06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0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0.44平方米。 第245条 发展方向

加快能源化工产业区的建设,引导其它城区二、三类工业向化工产业区集聚,搬迁达钢厂至尹家坝,逐步形成化工为主、兼有冶炼、建材、机械、纺织的城市综合经济产业园区。

拓展新区,启动河市配套区建设,搬迁河市机场,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