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阶段计划 下载本文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探索与发现、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阶段计划如下:

1、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揭疑)和提出问题(质疑)的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能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特别是问题情境,对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是大有作用的。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提出质疑,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设疑以引导学生踊跃提出问题

2、 要培养学生的假设(或推断)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断,才可能驱使他们积极去进行探究,以验证自己的假设或推断是否正确。信息技术提供的疑问情境,或者一些答案式情境,都有利于引发学生质疑问难与发展他们的假设推断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合理的假设,也必将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有了疑问,再通过假设推断,只完成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一小半。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就一定要拿出事实或证据来详加证明。探究思维实际上是在一定的目标与任务驱动下,动脑筋去寻找自己对问题假设或推断的事实根据。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运用网络资源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来验证答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最为有效方法。 4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所谓想象,就是对探索问题的答案进行预见性与创造性的想象应用。例如牛顿看见长在树上的苹果会落在地上,想到无论树长得多么高,树上的果子总是由上往下掉到地面上,因而想象到地球一定有一股吸引力,能把地球上所有物体都象用绳子一样地栓着,不让它飞离地球,因此物体总是由上往下掉落到地面上,从而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学说。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形象情境资源,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 5、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跟想象思维与联想思维有密切关系,没有想象和联想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在生动情境启发下,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有效。教师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去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多向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密切和同事的合作,加强课件的制作,争取使科研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红崖子中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