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下载本文

2.旅游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一是旅游发展初级。梵净山形成于10 至 14 亿年前,是中国南部群山之祖。自唐朝佛教兴起,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底蕴深厚。但区域旅游发展尚在初级阶段,东热西冷,发展空间失衡,区域旅游带动不足;旅游产品单一,观光为主;旅游配套不足,产业体系极不健全。二是产品开发粗放。梵净山旅游资源丰富且不乏高品质资源。但旅游开发相对粗放,旅游景点除山顶的观光,几无太多其它可选之地;一日游为主,吸引游客的项目很少;旅游开发项目招商随意,缺乏分区统筹,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体系。三是产业经济落后。梵净山为生态王国,世界基因宝库,山水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但区域产业经济落后,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特色产品不足,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设施也不健全。旅游产业带动联动不足,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相对落后。四是运营传播不力。梵净山作为贵州省 100 景区中 20 个重点景区之一,已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景区涉及三个县、多个管理机构及部门,景区管理运营不畅,协作整合不力,景区的营销传播力度不够,旅游市场影响有限。

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当前,梵净山旅游景区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是核心景区的游客承载量较小,仅为8000人/日,远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游客需求,如2013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在早上八九点钟时当天的门票就已销售一空,以致很多后来游客不能进山游览。二是旅游接待设施比较有限,规模小,质量不高,住宿接待除黑湾河的栖溪酒店、龙泉寺

- 5 -

宾馆、盘溪国际会议中心外,没有其它高星级服务接待设施。随着杭瑞高速公路的开通,游客接待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的旅游接待项目、配套服务设施及基础服务设施已很难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后发优势明显。

从梵净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看,目前增长态势较为喜人。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旅游人数已近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突破20亿元;2013年上半年,旅游人数已突破150万人次,旅游收入已接近15亿元。但与省内开发较早的类似景区相比,特别是与周边张家界、凤凰等景区比,“欠发达、欠开发”的程度还较深。在充分认识到其发展现状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因为其开发程度不深,说明了其良好的生态尚未遭到破坏,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潜力。梵净山完全可以借鉴国内其他类似景区开发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实现跨越发展。

2.相关政策机遇前所未有。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围绕“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绿色发展和梵净山生态旅游发展,发挥政策和资金对西部倾斜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战略为梵净山旅游开发带来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二是2012 年国发2 号文件提出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发展及建设梵净山精品景区思路。贵州省明确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 6 -

休闲度假胜地”,要求梵净山建设国家级精品景区,培育“梵天净土”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三是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旅游创新区应运而生。2012 年国发 2 号文件把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贵州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创造良好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刀阔斧地提出打造 100 个旅游景区的重大部署,而入选其中20 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梵净山景区,也必将迎来最重大的发展机遇。

3.大交通、大旅游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杭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及思剑高速和周边规划的高速,打破了一直困扰梵净山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拉近了梵净山与周边主要客源市场距离,极大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也为梵净山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几年,随着大兴机场扩建、高铁开通、渝怀铁路复线、大兴至迓加等重要路网干线的修建和陆续通行,铜仁的交通版图即将改变,铜仁的大交通格局逐渐形成。由此带来的大旅游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四)挑战(Threat)分析 1.区域竞争激烈。

“十二五”期间,国内有29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有21个省(市、自治区)提出建旅游大省目标;有226个地州市盟提出建设旅游大州市盟的战略目标,占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的68%。整合资金、人力等资源,打造特色精品景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命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铜仁作为较年轻的地级市,

- 7 -

在财力、人才资源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把梵净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精品旅游景区,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2.融资渠道单一。

从梵净山景区开发的实践看,资金不足一直是景区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自身财力不济的情况下,除了少量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外,往往只能依靠对外招商引资。但事实上,因另有产业是长线投资产业,短期内很难产生盈利,所有多数客商热衷投入景区优质土地、核心景点打造项目,而景区交通、游览、安全防护、购物环境打造、综合管理等方面的项目只能靠政府自身投入。抓紧整合资源,策划包装项目,在继续加大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公司的自身优势,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景区造血功能迫在眉睫。

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同志曾说:“生态资源是铜仁最大的战略资源”。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资源环境,而良好的资源环境来自于当地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然而,纵观梵净山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受诸多主观、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当地居民无法从旅游业的发展中改善其生存状况,客观上促使他们把自己的生存压力转嫁给周围的资源。同时,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许多旅游开发商、经营商在其经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而更多的是考虑局部的、个人的眼前利益,使本已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伴随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而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