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解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网络状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9.【题干】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 )。 【选项】 A.股份资本 B.金融资本 C.商业资本 D.虚拟资本 【答案】B

【解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考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0.【题干】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选项】

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 【答案】C

【解析】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因此达成协议,垄断该部门的生产或流通,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考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1.【题干】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 【选项】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B.能够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C.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国家的力量有计划地集中一定的社会资源进行关键部门企业事业的建设,对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资源配置进行一定的引导,对经济周期进行适当的调节。

【考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2.【题干】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选项】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

C.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D.中国共产党 【答案】A

【解析】1847年底他们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3.【题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选项】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的党。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4.【题干】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选项】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答案】A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考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5.【题干】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 【选项】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答案】B

【解析】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考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题干】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7.【题干】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1)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考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8.【题干】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工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为了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9.【题干】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案】(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考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30.【题干】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案】(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2)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在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

(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题干】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案】(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它们的区别表现在: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务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辩证运动

32.【题干】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

33.【题干】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

【考点】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选项】 A.理论特征 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 D.理论前提 【答案】C

【解析】(1)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2)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物质与意识。(3)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选项】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3.客观实在性是( )。 【选项】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答案】B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体现了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选项】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那么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5.“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 【选项】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6.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选项】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相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相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到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选项】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答案】D

【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这里要讲解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从而运用方法论去改造世界。 8.“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 【选项】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答案】A

【解析】理性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如果只是通过眼睛认识到了客观存在,而不能仔细认识它,那得到的结论可能也是错的。比如说:小明今天不舒服,趴在桌子上,你直接的感受是他趴在桌子上,没有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生病,这就会造成误解。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 【选项】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答案】D

【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10.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 【选项】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的要素或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11.下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 【选项】

A.政治与法律 B.哲学与宗教 C.科学与艺术 D.风俗与习惯 【答案】D

【解析】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由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社会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倾向和信念、愿望、审美情趣等等。其主要构成是:阶级心理、民族心理、行业心理、时代心理等。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人们自觉地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具有明确分工、相对稳定形式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

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 【选项】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思想观念的对立 D.社会分工的不同 【答案】A

【解析】阶级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代表各自利益的不同,所以选A。BCD是阶级不同的表现。

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选项】

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D

【解析】唯心史观强调的是上帝诸神或者人的精神对社会进程的作用。A是个人主义;B,唯心史观就是强调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肯定不是强调;C是英雄主义。 1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选项】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支出和体力支出。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中。

15.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 【选项】

A.生存资料的价值 B.生产资料的价值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答案】B

【解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其他劳动力了;第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第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选项】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答案】A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的购买阶段是指在这个阶段,产业资本家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到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阶段,是从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本的阶段。

17.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选项】 A.普选制 B.三权分立制 C.议会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普选制是指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虚伪性,从本质上看,它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18.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 )。 【选项】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以致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集中,于是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个人垄断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是国家垄断资本。

1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 【选项】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控,但是比重不大;另外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等对经济进行调控。

20.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 )。 【选项】

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 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 C.实行“对外援助”

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 【答案】C

【解析】早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手段是通过武力占领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而进行商品输出、奴隶贸易。战后以来,老殖民主义已经瓦解,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所谓“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21.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势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人物和存在理由”是( )。 【选项】

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 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 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马克思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而辩证的论述。 22.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 【选项】 A.傅里叶 B.圣西门 C.康德 D.欧文

【答案】C

【解析】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还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2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选项】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C

【解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 【选项】

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 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答案】D 【解析】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25.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 【选项】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答案】A

【解析】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27.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8.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答案】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9.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30.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答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手段主要有三: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三是再贴现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題,考生任选其中2題作答,每小題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題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題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案】(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氏族的历史,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交和氏族的历史发展既有的共同性、普遍性。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 3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答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