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下载本文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周测(一)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S-32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某些RNA能转运物质 B.mRNA、tRNA、rRNA均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C.不是所有生物的DNA和RNA上都能贮存遗传信息 D.所有生物体内的DNA都是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2.下列现象与图示不相符合的是

A.一片稳定的森林中兔子的数量变化 B.健康人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变化 C.健康人血浆中K+浓度变化 D.健康人一生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 3.下列对生物学概念和有关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考虑突变,双亲表现正常,也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B.凡是细胞产生的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激素 C.性别决定就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4.如图1表示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1表示可溶性糖,曲线2表示淀粉,曲线3表示蛋白质,曲线4表示脂肪),图2表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蛋白质、葡萄糖、淀粉的含量和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的生物合成)活性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4呈上升趋势是由于可溶性糖都被氧化分解,使脂肪含量增加 B图2中曲线②代表的是淀粉的含量,曲线③代表的是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 C.图1和图2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本质上是由生长环境中的光照和温度决定的 D种子成熟过程中只受乙烯一种激素的调节作用,与其他植物激素无关

5.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他们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法—负性免疫疗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会产生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化学物质,故癌细胞能被各种免疫细胞识别 B.增强T细胞识别癌细胞的能力,能提高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高效攻击癌细胞 C注射抗体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但是不属于负性免疫调节的范畴 D.与其他治疗癌症的方法类似,负性免疫疗法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瓢虫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瓢虫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树上高度不同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

C.一只猫头鹰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猫头鹰,这两只猫头鹰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D.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的种群,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7.一种水处理工艺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3和Cl2均可消毒杀菌

B.加明矾助混凝时水的pH会升高 C.炭砂中的活性炭可起吸附作用

D.二次加液氯是保证水中有一定浓度的余氯

8.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烧酒》:“……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 B.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

C.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该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标准状况)Ne和NH3的混合气体中含电子总数为NA B.40gKH(氢化钾)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C.92g甘油(丙三醇)中含C一H键总数为8NA

D0.1mol·L1NH4NO3溶液中NH4+和NH3·H2O数之和为0.1NA

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的简单氢化物与Z的单质在集气瓶中混合后,放置在光源下发生反应,气体颜色由黄绿色不断变浅且瓶壁上有油状物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压下,常见单质的沸点:W>Z B.X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Y离子的相同 C.X与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D.Z分别与W、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11.化合物

A.x分子中碳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 B.x、y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y、z均能与 NaHCO3反应生成CO2

D.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链状羧酸有6种

12.以Fe3+/Fe2+作为氧化还原介质,可以在低电位条件下电解HCl制取Cl2,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的分子式均为C5H8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极上的电势比Y极上的低

B.H+向Y极迁移,X极周围溶液pH升髙 C.X极上发生反应:2H2O+4e=4H++O2↑

D.电解总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入试剂瓶中 将活性炭放入盛有NO2的锥形瓶中,观察气体颜色 将ZnSO4溶液滴入盛有2mLNa2S溶液的试管中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滴入相同浓度的CuSO4溶液,观察现象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5%H2O2溶液然后只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FeI2固体,观察比较现象 实验过程 称取2 g CuSO4·5H2O溶于98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然后装实验目的 配制2%的CuSO4溶液 探究碳的还原性 比较ZnS(白色)和CuS(黑色)的溶度积 探究I对H2O2分解是否具有催化作用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上,甲、乙两试验车在同一车道上匀速行驶,甲车在前面以54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后面以90km/h的速度行驶。当二者相距20m时,甲车立即以3m/s2的加速度制动,乙车司机看到甲车的制动红灯后也立即刹车制动,不计司机反应时间,则为避免两车相撞,乙车制动的加速度至少为

A.4.5m/s2 B 5 m/s2 C.5.5m/s2 D6 m/s2

15如图所示为光电管的示意图,光照时两极间可产生的最大电压为0.5V。若光的波长约为6×107m,普朗克常量为h,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取hc=2×10

-25

J·m,电子的电荷量

为1.6×10

-19

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光电管K极的逸出功大约为2.53×1019J B.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极板间的电压会增大 C.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光电管的逸出功会减小

D.若改用频率更大、强度很弱的光照射时,两极板间的最大电压可能会减小

16.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五、十六颗组网卫星。已知中圆轨道卫星的周期为8h,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B.中圆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大于地球同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C.中圆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D若中圆轨道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沿同一方向做圆周运动,则二者两次相距最近所需的时间间隔为12h

17.如图所示,两点电荷Q1、Q2连线延长线上有A、B两点。现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A点由静止释放,恰好能在AB间做往复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试探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相等

C.试探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点电荷Q1带正电、Q2带负电,且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

18某课外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学校所在位置的地磁场的水平分量Bx。将一段细长直导体棒南北方向放置,并与开关、导线、电阻箱和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导体棒正下方距离为l处放一小磁针,开关断开时小磁针与导体棒平行,现闭合开关,缓慢调节电阻箱阻值,发现小磁针逐渐偏离南北方向,当电阻箱的接入阻值为5R时,小磁针的偏转角恰好为30°。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磁感应强度为B=k

3

I(r为该点到通电长直导r线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导体棒和导线电阻不计,则该位置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A Bx=

3kE3kE3kE3kE B. B x= C. B x= D. B x= 5lR6lR15lR18lR22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圈面积S=0.055m2,电阻不计。5?19.匝数为100的矩形金属线圈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B=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线圈通过金属滑环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变压器的副线圈连接一个灯泡L、一个电阻R和一个理想二极管D,三者组成如图1所示电路,灯泡和电阻的阻值均为44Ω,测得副线圈电阻两端电压按如图2所示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灯泡的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Hz B.矩形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20V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1 D.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88W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可看成质点的小球固定在一长为l的轻杆上,轻杆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的转轴上,底座的质量为M,小球可绕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在最低点给小球一个初速度,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底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Mg。在小球转动过程中,底座始终相对地面静止,不计转轴间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界对小球做的功为2mgl

B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1+5)mgl C.小球在最低点时,底座对地面的压力为(M+6m)g

D.小球运动到与转轴等高的位置时,地面对底座的静摩擦力为2mg

21.如图1所示,一滑块置于长木板左端,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滑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2kg,现在滑块上施加一个F=0.5t(N)的变力作用,从t=0时刻开始计时,滑块所受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B.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图2中t2=24s

D.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2m/s2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他在滑块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点,长木板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用重物通过细线与固定在滑块前端的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可测出细线的拉力大小)。实验时保证滑块每次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改变重物的质量m,测出对应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试回答下列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