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注会考试的统筹安排
注会各科的能力要求
财务管理考试的备考方略 (1)备考阶段(切忌“临阵磨枪”) 财务管理的知识一旦掌握就不容易忘记,因此尽早开始学习,把时间精力投放在备考的初期。 而税法、经济法需要“临门一脚”的功夫,要把临考前夕的宝贵时间留给税法、经济法等需要记忆的科目。 (2)强化练习 通过解题来掌握知识(例题-真题-练习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要纠结教材的文字表述。 而税法、经济法的学习,则讲究“从教材上来,到教材上去”,任何练习都要回归教材。 (3)抓住重点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知识体系非常稳定,历年的变化不大。因此,“重点恒重”的特点尤突出。 而税法、经济法每年教材变化很大,更多体现了“新增必考”的特点。 (4)理解万岁(切忌“死记硬背”) 每一句话:切实理解含义; 每个判断:搞懂推理过程; 每个公式:尽量推导一遍; 归根到底:能够解题拿分,才是人间正道。 财务管理考试的备考方略—总结
财管考试的题型特点
注会考试的题型分布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客观题 单选题 25×1=25 25×1=25 14×1.5=21 多选题 10×2=20 10×2=20 12×2=24 主观题 计算分析题 5×8=40 5×8=40 5×8=40 综合题 1×15=15 1×15=15 1×15=15 2012年机考以来,客观题:主观题的比重稳定在45:55。 2014年单选题数量大幅减少,从而适当减少了答题数量。
不要被题型所误导 客观题≠论断型的题目 注会财管考试中的选择题很多是通过计算才能选出正确答案的,有些选择题还是比较消耗时间的(例如2012年考察实体现金流/股权现金流计算的选择题、考察交互分配法的选择题)。幸运的是,近年来选择题的计算量得以控制。 主观题≠计算型的题目 主观题也会考察文字性的论述,例如:市净率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2010)、剩余收益和经济增加值的优缺点(2011)、市销率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与适用范围(2012)、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的优缺点(2013)。幸运的是,这种题目的考察特点显明,重点突出,范围有限,不难拿分。 注会财管考试以计算为主
客观题≠论断型的题目 主观题≠计算型的题目
总体来说,注会财管考试以计算型的题目为主,近乎70%的题目为计算型的题目。
财管教材的结构体系
财管教材的知识体系 章 节 第01-08章 第09-15章 第16-20章 知识内容 企业和项目的价值评估 筹资管理和营运资本管理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 难度系数 ★★★ ★★ ★ 第9章 期权估价 是全书难度最大的一章。但是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期权的问题:(1)考试中占分不高,近年来主观题考察减少;(2)考察方式简单,真题与例题高度相似;(3)通过练习,可以掌握;一旦掌握,注定拿分。 章 节 第01-08章 第09-15章 第16-20章 知识特点 各章节环环相扣,关联紧密 各章节独立性强,自成体系 知识点相对分散,难成体系 考察方式 综合题集中出现 计算题频繁出现 计算题、选择题 第18章 本量利分析 虽然出现在成本管理会计中,但是和第10章 资本结构中的杠杆原理关系密切,可以和第10章同步学习。
教材第1-8章的知识结构
资本成本常作为综合题中单独一问出现,题干信息集中,出题思路固定,是比较容易拿分的一个环节。
教材难度和考察难度的关系 学起来难的,往往容易拿分 考察难度 教材难度低 教材难度 教材难度高 考察难度低 教材难度低 考察难度高 考察难度低 教材难度高 考察难度高 教材难度高的问题,出题思路稳定,往往容易难拿分。 例如,企业现金流,学起来困难,但拿分把握大。 教材难度低的问题,出题灵活多变,往往防不胜防。 例如,项目现金流,学起来容易,但极容易丢分。 送分题是有的,奇葩题越来越少 教材难度低 考察难度低 考察难度 教材难度低 考察难度高 教材难度高 考察难度高 教材难度 教材难度高 考察难度低 学起来容易、考起来也容易的题目(送分题)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比如,相对价值评估法的选择题。 学起来就很难,考起来也难上加难的题目,早些年有,比如有效边界理论;近年来,此类题目越来越少。 预科班的授课特点 预科班的授课目的
1.清除外围据点;2.构建知识体系;3.强化核心概念;4.传授解题技巧。 预科班的授课原则 预科班听课人数巨大,起点差异较大。 让零基础的同学能够入门。 让有基础的同学有所收获。 1.不把学生吓跑;2.不把学生绕晕;3.不把学生讲睡。
预科班的授课特点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预科班不会像基础班一样讲的细致入微,而是把最核心的、最基本的知识轮廓给大家勾勒出来,忽视一些细节问题。 “上者远其疏张,因而成得道之胜” 预科班不会像基础班一样,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精讲,可能有一定的跳跃,把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