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题(基础阶段) 下载本文

【五、作用题专题训练】

1、“她忘却自己,对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发生浓厚而永不磨灭的兴趣,从没感到过无聊。”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开篇作用】【审题——题型确定,注意与“三10”和“”的区别】

2、 “她怕蛇和蝙蝠,我常把蛇和蝙蝠藏在衣袋和针线篮里。除此之外,她天不怕地不怕。”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过渡】

3、文中写到胆小的男子看见科西嘉恶汉打女儿都不敢过问,有何目的?(3分)

【次要人物作用】【注意3、4不完全相同!】

4、第七自然段写到“科西嘉恶汉”和“鲁莽的车夫”,用意何在?(2分)

【次要人物作用】【注意3、4不完全相同!】

5、第九自然段用到哪种文章顺序?有何作用?(4分)【插叙作用】

29

【六、人物分析题专题训练】

1、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七、内容概括题专题训练】

1、文中通过哪些事情写了母亲的“宽大仁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

2、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母亲“忘却自己,对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发生浓厚而永不磨灭的兴趣,从没感到过无聊。”?(5分)

【八、联系实际题专题训练】

1、第六自然段中母亲的话有何现实意义?(4分)【注意“联系实际题”的标志】

30

【九、知识拓展题专题训练】

1、请根据文中的信息,推测作者是谁?并写出他的笔名含义和代表作(至少两部或两篇)(3分)

2、文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提示——破折号常见作用:

(1)解释说明(2)转折(3)说话中断(4)声音延长(5)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31

5、妈妈在山冈上

陈建功

我十岁的时候,妈妈开始督促我写日记。我十二岁的时候,妈妈让我读《西游记》。同样是十二岁的那年,妈妈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的?”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反叛”:用一首诗去完成了一篇作文。结果我得了二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作文是5分制)。“如果我是你们老师,我就表扬你。你不是偷懒。按老师的思路一点儿不差地写那才是偷懒呢!”——其实妈妈也是个老师,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敢让学生“反叛”老师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妈妈的苦心在我考高中时得到了回报,那试卷的作文题是《我为什么要考高中》。我开始耍小聪明,玩邪的,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大概也真的不过是小聪明而已。可对当时循规蹈矩的初中生来讲,确乎有点胆大包天了。富于戏剧性的是,妈妈恰恰是那次中考的阅卷老师。阅卷归来,眉飞色舞地夸奖有那么一位学生如何聪明,用书信体写成了这篇作文,成了全考区公认的一份富于独创性的试卷,为此被加了分。讲完了“别人”,开始数落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不开窍。我等她唠叨够了,才不无得意地告诉妈妈:那位因封卷遮盖而使她不知姓名的答卷者,便是我。

为这个得意的杨朔散文式的结尾,我的下巴颏儿足足扬了一个夏天。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为铭心刻骨的,还是作文以外的事。

我的学生时代,家境并不宽裕。父亲虽然在大学教书,却也不过是一个讲师。父母除了抚养姐姐、妹妹和我以外,还要赡养奶奶、外祖母。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给年龄尚小的妹妹买来苹果增加营养,我和姐姐只能等在一旁,吃削下来的苹果皮。我的裤子穿短了,总是由妈妈给接上一截。当接上两三截的时候,妈妈就笑着对我说:“看,你这模样简直像个少数民族!”比起那些边远地区、温饱难继的人们,这当然也不算什么。可是我读书的学校,是一个高干子女集中的地方。那些政治地位优越、衣食无愁的同学,每逢假日,坐着“华沙”“胜利”翩然而去。新学年返校,这个谈北戴河度假,那个谈中南海作客,我辈寒士子嗣,自尊心岂有不被伤害之理?我永远忘不了班上一个高傲的女同学,穿着一件蓝灯心绒面的羔羊皮大衣,雍容华贵,使我不敢直视。每当看见那件皮大衣的时候,我都要想起自己的妈妈穿的那件旧皮袄。那是妈妈从南方调来北京和爸爸团圆时,为了抵御北方的寒风,在旧货店买的。那是一件有无数块一寸见方的碎皮子拼成的皮袄,每年冬天,我都看见妈妈小心翼翼地在那些碎皮子间穿针走线。我常常伤心地想,我妈妈穿的衣服,都不如这些女同学啊。这感受,被写进了我的日记,它是不可能不被妈妈看见的,因为她每周都要对我的日记做一次评点。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