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用心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求“长方形面积”时,为了发展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意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看看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形,试着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跟自己的父母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看你计算的对不对?第二天班上交流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陆红说:“他家桌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李丽说:“她家桌面的面积为120平方厘米。”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呀?”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首先给予鼓励,接着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观察课桌面与黑板面,从而使学生明白都是长方形面积,但大小却不一样。也使他们进一步懂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道理。

(五)动手操作探究过程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操作活动,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激起联想,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角、直角的概念更好的掌握,因此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师说:“请同学们用文具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它有几个角?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很快摆出,并说出摆的三角形有三个角,用了三根小棒。师又说:“请同学们摆出两个三角形,看这两个三角形共有几个角?最少用几根小棒?”大部分学生很快摆出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并说出共有六个角,用了六根小棒。教师追问:“这种摆法用小棒最少吗?请同学们再摆摆看。”学生又进入了用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的活动中,很快大部分摆出了用小棒最少的图形。老师表扬了这些肯动脑善于思考的同学。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地位,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结合实践活动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新课改十分

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手脑结合,操作实验,以体会数学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创新思维的意识,运用数学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户外野炊,需要去购买物品,其他班级都是班主任去张罗一切,而我们班的购物我都交给同学们去完成,我只是从旁协助。紧接着他们在班长的组织安排下各自分工,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我发现同学们处理得井井有条,有的跟老板讲价、有的在算自己物品的价钱,看着他们买到自己心爱的物品,小脸蛋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购物过程,已经运用了数学中的好多知识,让他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自己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实践。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而且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思维更活跃,对今后的学习效果更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既要依赖于扎实的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当好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一角色,才能依据“课标”理念和教材这一线索,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上述就是我对本研究课题的认识,希望评审委员对我的论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弈乾.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4]耿克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安徽教育月刊。

[5]刘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6]李宏宇.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小学教育科研。 [7]周小山.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8]《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