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附代码 下载本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

图4.6 运行结果图显示位置

(a) 原始图像lena (b) 原始图像pollen

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

(c) 蚁群算法lena (d) 蚁群算法pollen

图4.7 第一组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运行结果

从这两张边缘检测结果图可以看出,蚁群算法对于图像的边缘检测,具有很好的收敛效果,图像中的大部分边缘都被很好的有效的检测出来。先从左图lena这张图像的检测结果分析,利用蚁群算法所得到的图像边缘检测,其运行结果的图像边缘基本能够检测出来,但是边缘线条不够平滑,一些暗部的边缘并没有被有效的检测出来。从右图pollen图像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那些细小目标的边缘有部分丢失。 4.2.1 参数对边缘检测的影响

根据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我推测边缘检测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蚁群算法中参数[21]所致。根据参考文献21中的记载,蚁群算法中的启发因子α、期望启发因子β、信息素挥发因子ρ的改变对于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该文献所描述的参数选取的基本原则,将参数设置为α=1,β=5,ρ=0.05,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4.8所示:

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

(a) α=1,β=5,ρ=0.05 (b) α=1,β=5,ρ=0.05

图4.8 第二组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运行结果

可以从图4.8中看出,相比较第一组运行结果图,该组数据的图像边缘更连续,使得边缘有了愈加清晰的细节呈现。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得出结论:蚁群算法中参数的改变对于边缘检测的结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参数改变对蚁群算法边缘检测结果的影响,下面对十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对,其数值设定如表4.1所示:

表4.1 蚁群算法参数设置

α β

一 10 0.1 0.1

二 1 5 0.5

三 50 0.5 0.5

四 5 0.05 0.05

五 1 0.1 0.1

六 100 0.1 0.1

七 10 1 0.1

八 10 10 0.1

九 10 0.1 0.05

十 1 0.01 0.01

ρ

按照表4.1的十组参数设置,分别放入代码中运行,其结果如下:

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

(a) α=50,β=0.5,ρ=0.5 (b) α=50,β=0.5,ρ=0.5

图4.9 第三组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运行结果

(a) α=5,β=0.05,ρ=0.05 (b) α=5,β=0.05,ρ=0.05

图4.10 第四组基于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检测运行结果

将第一组参数数据α=10,β=0.1,ρ=0.1作为参照,将α、β和ρ等量放大5倍,运行结果如图4.9所示。图4.10所示的运行结果是将α、β和ρ等量缩小为其1/2。从这两组检测结果图中可以看出,参数越小,图像的边缘呈现越清晰。

下面将对信息启发式因子α、期望启发因子β、信息素挥发因子ρ分别做比对。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