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采访期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从根本上讲,采访报道要避免主题先行,就必须端正认识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客观事物,表现客观事物。

7. 什么是报道角度?电视记者选择报道角度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角度\一词,源于摄影。从不同的位置拍摄人像和景物,以展现不同的特征

和意境。借鉴到采访报道之中,含义特指记者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角度。换言之,即是记者发掘事实和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电视记者选择报道角度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⑴选择角度,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本身具有的特点。

⑵选择角度,要考虑报道形式。现场报道、人物专访、纪录片、特写、动态新闻等不同形式对角度有不同的视角要求。

⑶选择角度,要考虑电视特色的发挥。电视报道以现场背景作衬托,因此地点环境、时间、人物的选择都可以构成不同角度;采访方式、拍摄方位、报道手法都不能脱离角度的选择。 8. 如何理解电视采访在电视报道中的结构作用?

采访方式对于电视报道来说起着结构全篇的作用。新闻采访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方法,也是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传递信息,使新闻更生动活泼的一种手法。

一般来说,采访在报道中结构全篇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展现全部采访过程;二是插入采访片断。人物专访、现场报道、电视讨论、以采访活动为拍摄主线的纪录片等报道形式展现的是采访的全部过程,这种采访形式可以从屏幕上十分清楚地了解其基本过程。 6

1.采访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采访准备不是单项的,而是全面的。

采访准备包括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心理准备、事务准备。 2.如何确定采访的重点范围?

根据采访目的确定\主攻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采访题目纯粹是探索性的,往

往难以确定某一个侧重点。例如,人物个性采访,思想观点的揭示,大都要对广泛的题目进行交谈。在这种采访中,记者不能局限在某一思路中。然而,思路宽并不意味着漫无边际。记者可以根据探索性问题的逻辑顺序确定采访的范围,也可以根据思想观点的重要程度安排采访的主次顺序。

3.电视采访如何确定重点采访对象? 访对象应该是与报道事实直接有关的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或虽不是当事人,但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和代表人物。

4.研究背景的目的与基本环节是什么? 研究背景的目的是:开掘报道的深度。

研究背景的作用是:武装头脑、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 背景研究的主要环节:广泛浏览、分门别类、综合分析、消化吸收。

5.设计问题的通用原则?

一般来说,有这样三条原则是通用的。其一,记者头脑中必须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 其二,记者必须有把握能够使提

出的问题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其三,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使观众一听即懂。相对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最易忽略。 6.什么是GOSS公式?

“GOSS”公式: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GOSS由Goal(目标)、Obstacle(障碍)、Solution(解决)和Start(开始)组成,围绕它们,可以对采访对象提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Goal:“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贵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Obstacle:“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Solution:“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你们有解决矛盾的计划没有?”; Start: “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 \公式只是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而不是万能公式。

7.为什么说电视记者在采访前设计问题是一种“总体的设计”?

与文字记者有所不同,电视记者不但要考虑采访过程中提什么问题,而且还要考虑 在屏幕前怎样提问。

记者在屏幕后采访目的是搞清事实,问题设计可以根据访问时间、访问对象来确定问题多少及问题形式。屏幕前提问主要方式是直截了当,问题必须具体准确、简洁、口语 1.什么是观察采访?为什么说观察采访是全感采访? 观察采访指的是记者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眼睛观察事件的发展进程,事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事件引起的结果,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 用眼睛采访就是通过眼睛发现、挖掘新闻事实。因而,记者的观察采访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由观看产生感觉渐近到感知,由感知触发思索,由思索引起联想、比较,最后做出判断。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我们称现场观察是全感采访 7

2.观察采访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⑴为了真实、准确地描述新闻事件的基本现场环境。 ⑵为了生动、具体地再现现场气氛和细节。⑶为了逼真、形象地揭示人物特征。⑷为了客观、公正地披露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 观察采访的作用:

⑴增强新闻的实证性:直接观察是记者获得第一手材料的最有效途径。第一手材料

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具有切实可信的说服力,人证、物证一一俱在,给人以最大程度的可情感和实证性。

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记者通过直接观察则可以抓取有声有色的细节,从而可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⑶获得判断事实的依据:记者亲临现场可以验证第二手材料。在记者阅读了文字材料和倾

听了别人转述的事件之后,有时会发现基本事实不够完整,支离破碎;或者令人迷惑不解,存有疑问。遇有此类情况,亲临现场观察往往可以,获得判断事实的依据。

⑷触发记者的情感,增强责任心:记者采访到现场和不到现场感受大不一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会使记者产生激动、兴奋的情感,从而激发创造性的灵感、报道的激情,增强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憎恶黑暗、揭露丑闻、赞扬光明、坚持真理。 3.如何进行观察采访?

抓取最有特色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 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 注重观察人物活动的特征 全景观察、宏观透视 1.什么是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选择带有定向性、传播意图十分明确的专门访问。 2.什么是观点采访?

所谓观点采访就是记者向采访对象提出某种实质性问题,然后由对方表明态度,阐述自己或所代表的机构的观点、立场、态度、主张。 3.权威人士专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⑴访问对象具有权威性。

⑵采访侧重点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着眼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不同领域。

⑶权威人士的发言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讲,权威人士专访特别注重人物身份的代表性,这些人物在报道中起到的作用不仅体现权威感,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名流专访则比较注重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报道的内容往往突出人物的特别之处,以展示人物的个性。

⑷权威人士专访的结果将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反响,引起公众的关注。 ⑸权威人士采访本身具有新闻价值。

⑹权威人士专访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名人效应。 ⑺权威人士专访讲求时效,具有新闻由头。

⑻权威人士专访具有深度,有份量,是一种深层次的采访。 4.新闻人物专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新闻人物专访的主要特点是:人物本身带有新闻性,专访讲求时效性。 5.新闻人物专访与人物新闻报道有哪些区别?

⑴报道方式与表现形态不同。人物专访属于深度报道,主要采取的是谈话交流的形式,访谈是其主要表现形态。人物新闻通常采取消息、特写方式,活动画面加解说 8

是其主要表现形态。

⑵报道的侧重点不同。人物专访大多以新闻事件为由头,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或事件的原由,报道侧重点是从不同侧面深层次展示人物的特点。

人物新闻大多以人物的新闻活动为依托,侧重报道人物的事迹、行为。概括地讲,新

闻人物专访是专题性报道,新闻人物报道是动态性新闻。

⑶表现元素调动不同。人物专访在表现元素的调动上以采访交谈和问答为主、声音 元素、主体画面呈现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流过程为主。人物新闻大都以现场的人物活动画面为主要表现元素,采访插入往往是简短、快速,甚至只有一个片断,或者根本没有。 ⑷报道时机选择不同。新闻人物报道往往体现动态性和即时性,报道时机选择大都是新闻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之中。在一些特别重要的新闻人物专访中,可以在人物活动过程中选择恰当时机。

⑸报道长度不同。一般来讲,人物新闻比较短,最多不超过3分钟。新闻人物专访则相对要长一些,大都在3分钟以上,重要的采访在10分钟以上。因为,一定长度的专访,才能够容纳比较深层的内容。

6.个性采访的侧重点是什么?

⑴个性采访注重人情味,力求以揭示某个人物的个性来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以便吸引观众。在单独进行个性采访时,记者的落脚点不是在观点或信息上,

而是在对方的个人生活、兴趣、工作、娱乐等方面上。而一般观众对名人的这些方面恰恰极有兴趣。

⑵在对名人进行严肃的采访时,高超的记者有时也穿插做一些个性采访,以配合观点,信息采访。

⑶从发展的趋势看,最成功的个性采访似乎在朝着探究个人思想、揭示个人信念和行动的方向发展。

7.电视人物专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⑴用画面加解说进行提要式引入,然后进行一对一采访问答。 ⑵画外音提问,将画面让给采访对象,扩大形象画面信息量。 ⑶多地点活动式。 ⑷面对面直接交流式。 ⑸面对屏幕式。 ⑹电话访问式。 8.电视人物专访的基本要领?

采访基调上,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思想方法,避免先入为主。

灵活运用提问方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漫谈引导,迂回深入。 掌握提问规则: ⑴准确清楚,切忌含糊不清。 ⑵讲求逻辑、切忌思路混乱。

⑶讲内行话,防止话不投机半句多。 ⑷具体明白,切忌笼而统之。 ⑸先易后难,不要引起关系紧张。 ⑹分门别类,切忌主次不清。 9.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有哪些?

针对不同类型的访问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6种技巧 9

和对策可以作为参照:

⑴充当对手,展开讨论。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对象进行采访时,记者采取这种技巧往往能够开掘采访的深度,比较适合于思想观点的采访。

⑵抛砖引玉,唤起回忆。采访往往涉及到往事追溯,记者选择一件特别能够触动对方情感的事抛砖引玉,有助于唤起对方的回忆,这一技巧适合于个性专访。 ⑶探索寻问,留有余地。记者选取具有伸缩性的问题提问,对方可以有余地地倾吐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评价。对于表态、反映性报道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出现绝对化的倾向。

⑷恰如其分地肯定,鼓励对方讲下去。对显而易见的成就做恰如其分地首肯,对方会感到记者理解他的事业,他会不厌其烦地滔滔道来。这一技巧适用于新闻人物和名流专访。 ⑸提出疑问,\激怒\对方全盘托出。当采访对象因某些作法不被人理解,或者引起社会上的不同议论时,记者可以引用其中某些否定性议论,以疑问口气提出问题,对方会为了澄清事实,一怒之下将事由原委吐露出来。此种技巧适用于有争议的事件、人物、现象的采访。

⑹宽窄结合,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报道题目采取灵活多变的提问技巧,可先宽后窄或先窄后宽。即先提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然后收回到较窄的范围,或者先小范围提问,然后再放开来谈。

1.什么是同步采访?同步采访对对电视记者有哪些要求?

严格意义的同步采访是指记者始终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像机以记者的 采访视线为转移,报道以记者在现场出面采访为主线。同步采访在时空上同事态的发展相一致,但不一定在报道传播环节上也达到同步化。

同步采访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记者在现场需要观察、叙述、访问、倾听,还要在现场流动采访。

优秀的记者不但要练就同步采访技能,而且还形成独特富有个性的报道风格。 2.什么是调查性采访?

严格意义上的调查采访特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在西方新闻界, 这种采访方式被喻为\侦探式\。调查采访是伴随着调查性报道而应运而生的。

在广义上,记者的采访都是在进行调查,但调查的对象和采取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动态性的新闻大多通过一般性采访就能获得;详尽的带有解释、分析性的报道往往需要深入采访;揭露性的社会问题报道则必须经过艰难的探索调查采访才能达到目的。比较之下,可以看到调查采访是最具难度的采访方式。

3.新闻发布会上的即席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 其一,直截了当将问题一次提出。

其二,一次最多提两到三个问题。 其三,借助别人提问充实自己报道。 其四,随机应变、临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