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什么说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
这里可以有三层含义:第一,因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旧词不断地在被淘汰,而新词又不断地产生出来,这种新陈代谢的趋势一天也没有间断过。第二,词义也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或者合并,或者分化,或者消失,或者新增。第三,因为人们的干预,主要是规范化,使得词汇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这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进程。
第五节 词汇的熟语系统(P145)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语素。
1.蜚:同“飞”,凭空而来,没有根据。2.反:同“返”,返回。3.矢:发誓。4.磊落:(心地)正大光明。5.倥偬:(事情)急迫匆忙。6.篑:盛土的筐子。7.荏:软弱。8.津:渡口。9.遐迩:远近。10.兵:兵器。11.胜:优美的(景物、境界等)。12.既:已经。 二、分析下列成语所用的特殊语法手段。
1.汗:使动,使马出汗,意思是骑马打仗。2.耻:意动,以“下问为羞耻”。3.日、月:名词用作状语。4.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5.理:名词用作状语。6.是、非:意动,认为古代是对的,现在是错
的。
三、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1.盘——磐(音近) 2.泡——炮(形音近) 3.上——尚(音近)
4.即——既(形音近) 5.拙——绌(形音近) 6.妄——枉(形音近)
7.中——衷(音近) 8.由——尤(音近) 9.头——投(音近)
10.梁——粱(形音近) 11.挺——铤(形音近) 12.遗——贻(音近)
四、下面所列,哪些是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请加区分。 1.当面锣,对面鼓(谚语) 2.既来之,则安之(成语) 3.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成语) 4.莫须有(成语) 5.一日三笑,不用吃药(谚语) 6.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 7.打铁先要自身硬(谚语) 8.翘尾巴(惯用语) 9.言必信,行必果(成语) 10.兔子急了还咬人(谚语)
11.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谚语)12.兔子尾巴(歇后语) 13.捏一把汗(惯用语) 14.武大郎开店——比我
高的全不要(歇后语)
五、请各举出惯用语(三字格和非三字格各两个)、歇后语(喻意、谐音各两个)四例。
惯用语:戴高帽、走过场、坐冷板凳、唱对台戏
歇后语: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木偶下海——不着底(喻意) 半边铃铛——响(想)不起来、鼻子里插葱——装象(相)(谐音)
思考题
一、广告语中常常利用改造成语的方法,例如“随心所浴”(热水器)“油备无患”(清凉油)“一见钟琴”(钢琴)“百文不如一键”(电脑),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巧妙的改换能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若不顾语境制约的乱用、滥用,则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二、试比较外国的成语或谚语,谈谈汉语熟语的文化特色和修辞特色。
特色要结合语境并且在比较中才能体现,例如汉语成语“雨后春笋”,英语相应的成语是“像蘑菇一样”。在中国,特别是江南一带,春天的雨后,春笋就会一个劲儿地往上长,以此来比喻形容新生事物的茁壮成长,既生动又贴切;而英国和欧洲的春天,树林里的蘑菇则
到处都是,这也符合那里的情景。显然,这两个成语都反映了各自地区的特色。又如“狗”在汉民族看来,是下贱的,因此相关的成语和谚语大多贬义,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尾续貂、狐朋狗友;挂羊头卖狗肉、狗改不了吃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而欧美国家则把狗看作人类的朋友,所以相关的成语和谚语大多是褒义的,如:A dog’s chance. (机会难逢)Love me ,love my g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都有得意的日子)
三、理论上应该如何区分成语、惯用语和谚语?为什么有一些熟语,如“兵贵神速”“马
不停蹄”的归属,各家会存在不同的看法?
可以从字数形式、结构、意义、来源等方面去区分成语、惯用语和谚语。熟语系统里的各种类型彼此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多过渡地带,难以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这是不少熟语各家存在不同看法的根本原因。例如成语大多是四字格的,但是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或五个字以上的(如“风牛马不相及也”);惯用语大多是三个字的,但是也有四个字(打马虎眼)或四个字以上的(陈谷子烂芝麻)。这时就要参考其他标准了,例如非四字格的成语主要看它的来源是否是历史上的。惯用语非三字格的,主要看它是否为动宾格式,或者不成句子的。否则,像“物以稀为贵”、“恭敬不如从命”,就应该看作谚语。
四、歇后语可以怎么样分类?请说说你的看法。
除了分为喻意和谐音两类外,歇后语还可以用其他标准分类。例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