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三中2012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古诗词鉴赏起始课学案 班级 姓名 专题六 诗歌鉴赏起始课学案
复习目标:了解考纲和命题趋势;掌握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课 时:2课时。 重 点:归纳方法。
学 法:训练、讨论、归纳、点拨。 【过程和内容】: 一 考纲解读
2011年《考试说明》规定: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内容】
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阐释】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④.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考点分布】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二 命题趋向 1、形象意境类 A、形象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形象凝聚着诗人的思想,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所描写
的具体物象和画面,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有: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
概括形象的特点; 揭示作者的情感。
B、意境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
1
澧县三中2012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古诗词鉴赏起始课学案 班级 姓名 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回答语言特色类试题可以用下列词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此外,还应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
3、表达技巧类
几种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4、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内涵);
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答题要点应包括:所塑造的形象;
作者的情感; 作品的思想意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三 高考示例
(2010年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2
澧县三中2012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古诗词鉴赏起始课学案 班级 姓名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四. 学生练,教师点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① (陆游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秋夜无月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释]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 ①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②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3
澧县三中2012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古诗词鉴赏起始课学案 班级 姓名 (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