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限时作业:3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下载本文

限时作业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选择题

1.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专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专家利用的原理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共生

4.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D.纸层析法

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7.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

8.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9.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 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 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

10.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11.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12.右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 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间的竞争在增强

13.(双选)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B C D 营养结构 有机物总量 自动调节能力 动物类群丰富度 简单 较少 强 较高 复杂 较多 弱 较低 14.(双选)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大小草履虫均食用培养基中的细菌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5.(双选)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动物种群数/(种·m-3) 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很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B.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正相关 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东南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历经长期消长之后,某生态学者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得到结果如下表,表内数字为各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试回答下列问题。 树龄/年株数树种 赤杨 栎树 松树 杜鹃 树龄/年株数树种 赤杨 栎树 松树 杜鹃 13~ 14 25 2 13 4 15~ 16 19 0 10 1 17~ 18 14 0 5 3 19~ 20 9 0 3 2 21~ 22 4 0 2 1 0 21 0 2 0 15 0 2 5 10 0 3 8 7 5 1 12 5 7 3 1~2 3~4 5~6 7~8 9~10 11~ 12 20 4 11 3 20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0.5 23 665 1.0 37 750 2.0 50 1 983 4.0 58 2 490

(1)目前此森林中松树种群是属于种群生长曲线A、B、C、D中的哪一时期? 。

(2)若以大树(年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此森林中最大优势的植物为 。

(3)若此森林不受干扰任其自然消长,则再过25年上述四种木本植物中, 将成为此森林的优势植物。 (4)上述四种植物中,哪两种是火灾后出现的先驱优势树种? 。 17.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能截获率/%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 。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 。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 ,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 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 。 1953年 2.48 20.3 1.50 1973年 6.61 42.3 14.52 1984年 11.28 88.9 23.88 1996年 17.76 95.9 26.00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2.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3.B 解析:引入的真菌与原真菌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但二者属于两个物种,故属于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