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反思) 下载本文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2.熟读并记诵4个八字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3.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4.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5.学习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教学重难点]

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学会写简单的应用文——寻物启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习作中有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

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③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2)学生试着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3.仿说比喻句。 (1)课件出示: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2)自由读句子,小组交流,了解句子的特点。(比喻句) (3)互相交流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比喻句。 (4)仿说比喻句,师生评议。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仿说片段。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2)教师出示范例:你可知道,落叶有多么奇妙吗?秋风一吹,形状各异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身旁。它们千姿百态,各种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单个的,有成串的,有红色的,也有黄色的……

(3)阅读范例,先根据要求试着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提示:石头的奇妙可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来表现)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评议并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

2.学写“寻物启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范文,小组交流寻物启事的格式和写法。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3)寻物启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标题:由文种名称和缘由构成,如“寻物启事”。也可以由文种名称和具体丢失物名构成,如“寻书启事”“寻自行车启事”。

②正文:a.写明丢失物的名称、外观、规格、数量、品牌等,同时要写明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b.交代清楚拾物者送还的具体方式,或注明发文者的详细地址、联络方式等。c.寻物启事是求人协助寻找的,所以需要在文中写些表谢意的话。

③落款:落款要署上发文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4)教师创设若干情境,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书写提示,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生字,一组笔画多,一组笔画少。 2.按照提示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课本上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则。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把握意思。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③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人常常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 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交流对成语的理解。

三、作业

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八字成语,课外积累更多这样的成语。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仿说设问句。在学写寻物启事时,鼓励学生创设情境学写寻物启事。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