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经济效率。(×) 20.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21.一国社会消费水平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税收收入水平相应就高;反之,社会消费水平低,税收收入水平就低。(√)
22.税收的经济调节职能是最基本的、首要的职能,财政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从属的、派生的职能。(×)
23.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轻重与多少,不仅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24.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对商品课税而言,从量税和从价税不改变税负归宿的性质。(√)
25.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26.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
27.从比例税率和固定税率影响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上而言,固定税率比比例税率容易转嫁。(×)
28.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实际不存在着税负转嫁的现象。(×)
29.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践中只能是中性倾向而已,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
30.税收效率原则就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答案要点:课税对象与税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 2.简述税收的特征。
答案要点: (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3.简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内涵。
答案要点:(1)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2)税收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3)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9
4.简述税收中性内涵。
答案要点:两种含义:(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5.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答案要点:(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6.简述税收超额负担及其表现。
答案要点: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2)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7.简述效率类税收原则。
答案要点:(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3)征税确实简化原则。 8.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答案要点:(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计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点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9.简述公平类税收原则。
答案要点:(1)受益原则;(2)能力原则。 10.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答案要点:(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11.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答案要点:(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3)累进税率优缺点:有较强的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但计算较复杂,透明度不如固定税率。
10
12.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
答案要点: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13.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答案要点:(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的课税难以转嫁;(4)垄断性商品税负易转嫁,竞争性商品税负难转嫁;(5)从价税税负易转嫁,从量税不易转嫁。 14.简述征税的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答案要点: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15.简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1)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合理安排;(2)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3)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揭示税收分配关系的真相,找到税负的归宿,把纳税义务人与实际负担人真正区别开来。
五、计算题
1.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免征额为1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王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13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王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 答案要点:应纳税额=(1300-1000)*20%=60元。
2.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起征点为2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徐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25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徐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 答案要点:应纳税额=2500*20%=500元。
3.李某2013年2月取得收入5800元,若规定的免征额为2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具体为:应纳税所得额20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纳税所得额2000─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5000─1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5%。计算李某此项收入的应纳税额。
答案要点:应纳税所得额=5800-2000=3800元,应纳税额=2000*5%+1800*10%=280元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1:
2003 年2月1日 ,经江苏省政府决定,暂停征收车船使用税的自行车税目(下称自行车税)。截止目前,我国各地区都已经停征了自行车税。自行车税按辆定额征收,除上海为8元外,其他省、市均为4元。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统计,1994 年该省征收了自行车税共计5000多万元,为此支付了700多万元的印刷、劳务、宣传、组织等各项费用,直接征收
11
成本就占了收入总额的 14 %,为了保证此项税款的征收,动用了地方政府、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及村组干部等协助,而上述仅是征收自行车税的行政成本;此外,还有纳税人因履行税收义务占用其时间、精力等形成的纳税成本。区区 4 元钱,真可谓得不偿失。
请从税收效率角度评析我国暂停征收自行车税的原因。
答案要点:对自行车征税,征税额最少,耗费精力最大,征收成本最高,税款流失最明显,管理难度最大,严重影响税收效率,既包括经济效率也包括行政效率,因此暂停征税是必要的。 案例2:
20世纪80年代,我国税法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定为800元,此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已有越来越多居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该征税起点。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不断提高,2006年1月1日提高为1600元,2008年3月1日又提高为2000元,2011年9月1日再次提高,为3500元。
请从公平角度评析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免征额的设定应综合考虑纳税人生活、工作成本,以及物价影响,这也是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显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长时间停留在800元不符合公平原则,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近几年我国多次提高个税征税起点非常必要,既体现了税收公平,也发挥了税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案例3:
某品牌电视机生产企业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了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 请问电视机生产企业的营销方案是否可行?
答案要点: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鉴此,宣传单应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这也可见税法宣传任重而道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