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3) 下载本文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历史唯物主义 D. 历史唯心主义

47、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D) A、质变过程条件性的表现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质变形式普遍性的表现 D、质变形式多样性的表现 48、“光阴一去不复返”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 B.一维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49、二元论的代表是(D)

A. 黑格尔 B. 赫拉克利特 C. 泰勒斯 D. 笛卡尔

50、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重点论 D.一点论

5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直接现实性 D. 客观实在性 5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说法(A)

A. 表明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 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混为一谈 D. 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5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D) A. 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B. 认识到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意义

C. 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物主义 D. 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 54、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

A.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B.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C.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D.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5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5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C)

A.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B.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57、以下没有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B) A.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D.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5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

;.

.

C. 世界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5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0、“守株待兔”涉及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B) A. 原因与结果 B. 必然性与偶然性 C. 可能性与现实性 D. 现象与本质 61、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A)

A. 世界有统一性 B. 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世界时变化发展的 62、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C)

A. 否定一切 B. 对一切事物持怀疑态度

C. 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D. 用否定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63、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D)

A. 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 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 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 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64、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6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6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D)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 阶级斗争学说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科学的实践观 67、以下不属于联系的普遍性含义的是(A) A.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B.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C.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D.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8、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B) 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69、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

;.

.

同回答,形成了(C)两种不同的观点。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有神论和无神论 70、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作用的观点是:(B)

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B、抹杀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D、有时承认,有时抹杀意识的能动性 71、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A)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72、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D)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二元论 73、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B)

A、量变引起的质变 B、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C、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运动 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组成运动 74、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A)

A、它是具体事物存在、发展或灭亡的前提 B、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条件一经改变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5、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取决于:(C)

A、它们不同的复杂程度 B、它们不同的稳定性和相互联系 C、它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D、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 7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A)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7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是指:(B)

A、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存在着根本区别 B、任何事物都有质,任何质都属于一定事物 C、任何事物都是永远存在的,质也是永远不变的D、事物的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 78、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C)

A、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不断变化的 B、质是永远不变的,属性是外在的 C、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79、量和事物的关系在于:(A)

A、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 B、二者是直接同一的

C、有些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些不是 D、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分离 80、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C)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81、作为辩证的否定的发展环节是指:(B)

A、事物量的变化 B、事物质的变化 C、事物质的继承 D、事物量的发展 82、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D)

;.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矛盾所固有的斗争性 D、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83、“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回复”,这种观点是:(B) A、折衷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4、循环论的错误是只看到事物发展的:(B)

A、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B、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 C、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 85、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事物发展的:(C)

A、曲折性否认了前进性 B、间断性否认了连续性 C、前进性否认了曲折性 D、曲折性否认了周期性 86、以下各项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心外无事

87、以下各项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A.“心外无物” B.“天下物皆可理照”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88、“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是(B)

A.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89、以下观点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B)。

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B.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 水是原初物质 D. 火是万物的本原

90、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91、事物的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 A、上升性 B、重复性 C、回复性 D、循环性

92、“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这种观点是:(D)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物主义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93、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D)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 94、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D) A、特殊现象 B、偶然现象 C、暂时现象 D、普遍现象

;.